刘奇是一个诗书画印全方位发展的书画家。他涉足国画后,日日研习,丹青不辍,刻苦努力,画风蔚然自成。刘奇早年开始学画,自凭书法功底深厚,纵横笔墨,挥洒张扬,确有一些畅快淋漓的好画,如他画的《伏牛山》,山势巍峨,气象澎湃。自从他潜心临习古画后,笔性大变,一改过去挥洒狂狷之习气,一派古拙儒雅的高风才致扑面而来,清新润朗,仙境明透,稳健儒雅,汪汪宽裕。
最为关注刘奇绘画进步的是98岁高龄的朱剑峰老师。朱老师曾在刘奇临摹的古画上有过长篇题跋,对他的临摹给以由衷的评价。促使刘奇下决心深临古画,是刘奇在看到朱剑峰老前几年的一张临摹宋代郭熙的巨幅画作。这样一个画坛仙翁泰斗,对待经典竟然是如此态度,深深感动启发了刘奇,他暗下决心,要深入走进古代,去神会各代的经典,接受传统经典对自己的洗礼。
古代绘画经典,风格多样,艺术风采,各不相同。能在大节境界上相应,又能在细节具体处用心,这是刘奇要追求的绘画境界。看刘奇的临作,可以看出他从技法、构图、神采,都已经深入进经典之中,有了自己的感悟。
刘奇有着比较深厚的文化积淀,他对古画的临摹,很注重经典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背景,他对要临习的每幅名作,都要研究作者的背景、生平和艺术传承,以及相关的文字资料,包括历代题诗、题跋、书法、印章都一一详审。
刘奇在对古画范本的研究和临习中,坚持临经典的形神,得经典的精髓,画自己的精神。北宋郭熙的《早春图》,是一幅巨作,刘奇的临作,古意盎然,新意蓬勃。郭熙的原作,虽然年代久远,绢本黄旧,但盎然的春意,浮动在古绢上,散发着勾魂摄魄的魅力。
刘奇感知着郭熙的早春,他用新纸做旧的手法,首先在整体上与经典相应,层层皴擦,浓淡渲染,岩壁峭拔,山石耸峙,老树虬屈,清溪幽远。一叶渡船刚刚靠岸,男人荷担,妇人抱婴,稚童牵狗,一家人喜气洋洋,走进自己的春天。
桥上几人,悠然自得,春天的生气,在这明山秀水里,也在这画卷里人物的生动中。为了烘托春的气息,刘奇在画峡口远山时,不经意间,用侧锋擦出几道山光春气,把水与山衔接了起来。经典就是这样经由时代的不断解读和重新感悟,在后人的心中永远生动而新鲜着。
本文选自《书画世界》
文/张兼维
刘奇,笔名黑木、西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中国书法院副院长,河南省中原印社常务理事,南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卧龙印社秘书长,河南省政协书画院常务理事,安徽省铁军书画社常务理事,广东书法院特聘书法家,上海三周画城、上海海上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上海书画三家村签约书画家。
曾先后在上海、郑州、昆明、合肥、兰州、汕头、南阳等地十余次举办个人书画展,参加中国书画家代表团出访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以及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并由中国驻乌拉圭大使馆两度在其首都举办刘奇书画邀请展。
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曾有报道,书画作品被乌拉圭、法国、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意大利、德国、日本等十余国家政要收藏。
个人作品欣赏
刘奇 仿五代荆浩匡庐图 190cm×113cm 2014年
刘奇 忆写水帘寺图 179cm×98cm 2014年
刘奇 仿宋李成小寒林图 48cm×90cm 2014年
刘奇 仿宋郭熙秋山行旅图 169cm×113cm 2014年
刘奇 仿宋李成晴峦萧寺图 139cm×69cm 2014年
刘奇 宛西云峰图 99cm×50cm 2014年
一个独立思考有温度的公众号
微信号:TV文说
相关阅读
2017-12-07 10:59:33
2017-12-07 10:50:16
2017-12-07 09:47:37
2017-12-07 09:13:55
2017-12-06 16: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