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各位专家不辞辛苦,远道而来传经送宝,让我们获益匪浅”
“10月18日,消化内科今天进行早癌筛查,市民很热情,我们希冀这项活动真正造福百姓”
“10月15日,向中国医学大咖吴孟超致敬,他一生对医学的深情,还好我们读懂得不是太晚”
……
轻轻点开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丽华的微信朋友圈,可以发现:她发布的内容均与工作有关,有时候是在早上七八点钟,有时候则是在夜里九十点钟。中间的时间没有内容,因为她很忙。忙的八月十五不能陪91岁的老母亲吃饭,忙的自己7个月大的小孙女也很长时间才能见一面……
作为三甲医院消化内科的学科带头人,作为年住院病人数量前三名的科室,王丽华有很多过于常人之处。或许正是因为她是一名女性,她对工作的心思比男人更为缜密,对学科发展方向的思考更为深入,更是散发着花木兰般做事的魄力。
视医学为以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
集医术与医德集于一身,是王丽华的真实写照。而她平缓的语速与优美的音色,亦可以让患者瞬间平静下来。
每个周二、周四和周五是王丽华出门诊的日子。她的门诊总是“人满为患”,常常是从上午看到中午甚至下午一点,有时候连吃午饭的时间都没有。因为她总是不忍心拒绝患者,坚持给患者加号。她说:“患者很不容易,很多都是从外地大老远赶来的,是对我的信任,绝不能让他们白跑一趟,这点累算不了什么。”
而说起王丽华,一些老患者也赞不绝口:“王主任医术高超,待人很亲切,她总是会仔细地叮嘱我该注意的情况”,“王主任看病时总是非常仔细地询问我的病情,对我进行积极地开导和安慰”,“找她看病感觉比较踏实,很放心”。
无论是在门诊还是在病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艰涩的医学知识灌输给患者,积极地与患者沟通、交流,排解患者的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同时通过健康宣教来告诉患者如何预防疾病的发生,科学地进行防范。这是王丽华对每位患者都经常要做的一项工作。这源于她对医学发自心底的热爱,也源于一份对医学本真的恪守。
王丽华还是一个24小时待命的“钢铁侠”,无论白昼黑夜还是节假日,科室内外抢救病人随叫随到。对待每一个重症病人病情变化,她不满足于主管医生的口述,而是事必躬亲,自己做记录观察。
“中华医学博大精深,人的生命短暂而有限,在治疗病患的道路上,医生不能贪大求全,不能好高骛远,认真行医,才能真正地惠及于民。”脚踏实地、朴实无华的行医理念,让她带领的消化内科让急慢性肝衰竭、急性重症胰腺炎、多脏器功能衰竭、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感染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炎症性肠病等疑难危重病人,得到了高技术含量的规范化治疗。
让新技术应用成为治愈疾病的利器
只有坚实的大地,才能托起星辰大海。对于王丽华而言,运营科室就像经营自己的人生,总要从依赖走向独立、总要从固步自封通往与时俱进。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就可以欣然拥抱成功与赞美。
消化内镜介入诊疗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医院消化内科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眼光长远的王丽华,早在2013年便在消化内科定下了大力发展内镜的思路,在医院的支持下创建了该市第一个内镜中心。五年发展,她所领衔的消化内科在前人积累的基础上,实现了大跨步地飞跃,成就有目共睹:
2017年,消化内科与西京消化病医院共建“西京消化病医院衡水医学整合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西京消化病医院院长樊代明到场祝贺并授课。
2018年,国家结直息肉管理项目河北分中心在哈院挂牌,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亲自颁牌。
从每天30例内镜检查到如今每天100多例,逐年攀升的手术业务量证明了王丽华决定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如今,内镜下息肉治疗、消化道支架置入术、内镜下化疗缓释粒子植入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下阑尾炎治疗术、消化道异物取出、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胶囊内镜、超声内镜已经成为消化内科常规开展的主打技术。内镜中心也已发展成为我市规模大、水平高、胃镜例数多的医治中心。
消化内镜下止血也是科室的一大特色。那一年夜里十点钟,从县里急诊转来一名呕血的小伙子,到达哈院急诊时已经休克。出血部位难以确定,贸然剖腹探查不能解决问题。消化内科值班人员带着内镜设备,运用内镜最终在胃部找到出血点并应用止血夹当即止血。当时此项技术刚开展不久,如果没有此项技术,小伙子性命恐怕难以保全。
此外,应用内镜技术治疗早期癌症可谓消化内科的一大利器。传统的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道早期肿瘤、胆管结石等都需要手术治疗。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这些消化系统疾病的部分早期患者可以通过内镜下的介入治疗便可免去手术创伤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这在哈院消化内科已经成为现实。
经过五年努力,王丽华带出了全省一流的消化内科创新团队,确立了哈院消化内镜诊断介入治疗在省内的优势地位。
怀韬略搭梯队保持旺盛发展力
了解王丽华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对技术追求卓越的人,但真正走进她的身旁,你会发觉她更是一个花木兰般韬略在胸领军作战的医学帅才。
她常说,这些成绩取得并不是她个人的功劳,而是消化内科前人奋斗积累的结果,也是大家集体智慧的结晶。而她最引以自豪的事情——就是拥有了一个很好的学科和一大批年轻有为的科技英才。
作为一个消化内科学的带头人,王丽华深深地知道,一个学科要有所发展,必须多维度宏观布局,为各类人才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她常说:“一个临床科室的领导,不能一味强调个人拥有全面技术。不敢把技术放手的领导,就会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绊脚石’。”
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王丽华在高起点选好学科发展方向的同时,还精心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她认为消化内科的医生,首先要做一个合格的内科医生,然后必须在消化内科领域选准和掌握一到两门前沿的知识和技术,并要尽量成为该领域里的专家。因此几年来,她不遗余力地为科室的同事和学生创造条件搭建成就事业的大舞台。
实战,是练兵的训练场。对于每一名重症患者、每一个内镜下手术治疗患者,王丽华都要全程参与,虽然很累,但是她感觉“我是科室负责人,责任我来扛,我在,大家就能放开手脚全身心投入!”
此外,她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特点,帮助他们选方向、定课题,帮助全科每人指定一个或多个研究课题,真正做到人用其才,才尽其用。而今,在王丽华身后一个优秀的科技人才群正在崛起。孙建顺副主任,是我市内镜领域的专家,在全国和省内多家学术组织担任职务;田志颖副主任,是胃肠疾病及消化道肿瘤治疗行家里手……
在团队建设的同时,王丽华也极力注重青年人才的培育,培养了一大批医学青年人才。她经常对优秀的青年骨干给予超常帮扶,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开展创新性、探索性、前瞻性研究,有计划地选派优秀青年医生赴国内知名院所深造、参加学术会议,不断提高青年人才的学术起点和创新精神。年轻医生何显、杨彬、赵彩虹、马耿都在临床和科研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在食管癌、胃癌、肠癌等以及消化内镜治疗领域均取得了不斐成绩。
作为从医30年医生代表,在哈院首届医师节大会上发言的王丽华;
可以和同事互称姐妹,没有丝毫架子的王丽华:
在国内消化病大会讲台上时而壮怀激烈,时而喁喁细语的王丽华;
其实,这就是王丽华,一个还有很多故事的王丽华,你所不知道的王丽华。(孙艳明通讯员 刘国磊 卢乔)
王丽华:河北医科大学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河北省消化内镜分会常委、河北省消化病分会委员、河北省肝病分会委员、河北省消化病分会胰腺学组副组长,河北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身心疾病学组委员,衡水市消化病分会主任委员,衡水市消化内镜分会主任委员,衡水市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主任委员。
相关阅读
2023-10-14 11:29:14
2022-11-20 20:31:49
2022-09-16 22:36:58
2022-05-18 23:22:46
2022-05-01 20: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