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湘潭市雨湖区鹤岭镇响塘村的黄妙,自小就因病落下肢体残疾,没有工作,没有手艺,所以生活一度困苦。在当地黄妙有一个外号叫“老好人”,妻子袁利兵也是出了名的老实人,夫妻俩一直在家种植水稻和蔬菜,妻子偶尔挑点菜到集镇上去卖,收入甚是微薄,入不敷出,两人经常为基本的生计发愁。随着小孩渐渐长大,日子变得越发窘迫,2014年,他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脱贫攻坚以来,雨湖区鹤岭镇精准扶贫工作全面铺开,政策宣讲到户,一对一责任帮扶到户,自此黄妙家的生活有了转机。当他听说村上需要找一个保洁员,便主动来到村委会说:“村上要环境卫生保洁员,我妻子袁利兵比我还勤快些,她很适合,我们家很想做这个工作。”村委会认为,既然有人主动来揽这个活,更何况还是贫困户,认为应当向他们倾斜。当妻子得知消息后,非常开心,每月1000元,一年12000元,这应该是她挣的“第一桶金”了。此后,妻子任劳任怨,保洁工作做得相当的出色,得到了全村人好评。妻子有了事做,黄妙也更是闲不住了,他在外面四处找零工做,工资有时候比别人少也愿意干,而且也干得特别来劲,渐渐地,日子一天好过一天。
鹤岭镇扶贫办也一直在关注他,想方设法为他找增收门路和政策帮扶,2016年为他们申请了2头沙子岭猪、小额信贷委托帮扶和工会帮扶,连续为他们家申请了2015--2018年教育帮扶、2016--2018年产业帮扶等,一系列帮扶政策的落实,给黄妙的家庭带来了希望,带来了自信,带来了满满的能量。
“还有什么事适合我做不,我有的是力气。”黄妙经常跟镇、村干部这样说。冲着他这股干劲,雨湖区鹤岭镇扶贫办今年为他又联系了200只洋鸭的订单养殖。到现在为止,黄妙还养了四头猪,二亩水面的鱼,种了一亩田菜,夫妻俩整天都非常的忙碌,见不到人影。他说,今年在外面做了一百来天零工了,家里的这些事,都是当“兼职”来做,虽说有点累,但过得特别充实和快乐。他也笑着算了一笔帐,全年按在外做零工150天计算,工资22500元,妻子当保洁员工资一年12000元,种菜一年收入4000元,还有教育助学金、低保金、产业帮扶奖励金,鱼塘、养猪、养鸭都有收入。一年下来,与之前对比,变化简直就是“翻天覆地”,他说最要感谢的就是政府对他的帮扶。
可以说,黄妙家庭是最为普通的家庭,是大部分农村贫困户家庭的缩影,干着最普通的农活,过着最朴素的生活,没有关注市场的敏锐性,没有洞悉发展的前瞻性。而能创造幸福生活,靠的就是他们那布满老茧的双手,那份艰苦奋斗的韧劲。
雨湖区扶贫干部说,在扶贫过程中,精准施策非常的重要,贫困户能做什么事,能做好什么事,找准帮扶切入点,铆足干劲,撸起袖子加油干,脱贫致富也就没那么难了。(通讯员 潘术明 胡海兵)
相关阅读
2023-09-26 16:28:52
2022-10-06 14:24:51
2019-06-09 18:40:26
2018-12-29 07:30:16
2018-11-07 17:26:45
2018-10-31 16: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