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柱,1952年生,诗人,书法家,字敬之,号寻径斋,河南邓州人,现居北京。书法艺术硕士学位,苏富比研究所研究员,人民美术艺术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院副院长,中国新城镇建设书画院院长,政协书画院名院院长,毛泽东思想学术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艺术家润格网名誉主席,中华诗词学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黄页网理事,中国人民艺术网艺术顾问,东方美术家网艺术顾问,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高级顾问。第二届中国最具网络人气美术家十大年度人物,一代方家,国务院国宾礼特供艺术家,十大殿堂级艺术家,中国当代十大德艺双馨艺术家,感动中国十大艺术骄子。中国文化艺术节终身成就奖三连冠:金猴奖、金鸡奖、金犬奖。
高明柱自幼酷爱传统书法、古体诗词,60年代,他与很多知识青年一样,投入下乡支农的洪流中,由于远离城市,交通不便,碑帖难以见到,偶得毛主席诗词手书,便精耕细研,爱不释手,临习揣摩,笔耕不辍,自此与翰墨结下终生之缘,这成为他在那个年代中,唯一的精神食粮,也为他后来走向中国书坛,成为书坛健将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据了解:高明柱1967年开始钻研诗词、临习书法,50多年来,在书法创作中,高明柱先生感悟最深的是:第一、执着;第二、勤奋。毛体书法“气势磅礴,字体飞动,线条流畅的感觉”,对高明柱的书法艺术世界影响深远,那种酣畅淋漓的墨韵,让他如痴如醉,他在临习书法过程中,把毛体书法和王羲之的字进行融合,真、草、篆、隶、行各种书体多管齐下,只要是他认为优秀的传统书法,几乎全部临习一遍,通过几十年的勤奋与执着,终成一家。
高明柱的书法兼容多种字体,熔铸百家之长,在毛体书法的基础上,临习王羲之的《兰亭序》、《圣教序》下的功夫最深,同时,致力钻研颜真卿的《自书告身》《祭侄文稿》、又特别钟情于怀素的《自叙帖》、孙过庭的《书谱》,他的书法直笔草书,恣肆雄浑,挥洒自如,线条奔放遒美,含蓄多变。有隶书的厚重、有篆书的圆润、有草书的奔放、有唐楷的端庄、又有行书的含蓄,笔墨纵横跌宕,气势恢宏,动感强烈,无论是跌宕起伏的鸿篇巨制,还是精细入微的尺牍寸纸,都能在承袭古人的基础上,独具一格,形成自己潇洒飘逸的风格。
高明柱的字体变化很大,书写毛体字时,把怀素、孙过庭的草书风格融进自己的草书之中,在积年累月的书法创作中,他感慨书法艺术之路艰难的同时也很享受书法带来的无穷乐趣,无论是学习毛主席的书法,还是临习王羲之等历代名家名帖,都是在找他们的特点,找他们的用笔、用墨,找到了,顿悟了。在掌握他们的特点,同时又时刻注意保持“似我者死,学我者生”的创作理念,这种理念作为他自己书法艺术之路上的一盏明灯,指引他进行创新、探索。
“惜寸光阴望待收,文房伴我度春秋”,高明柱从参加工作到今天,每天五点多起床,写一个多钟头,去上班,茶余饭后心追手摩,每有会心之处,便拊掌称赞,几近痴迷。后来,在研究王羲之等历代名家的书法基础上,进行创新,但是“创新”要走出一条新路,何其艰难,毛主席曾说:“字要写的好就要起得早,字要写的美就要勤磨炼,刻苦自励,穷而后工才能得心应手啊,字字要帖,帖中要发挥”,毛主席这句话对他影响也很大,学习毛主席的书法,学习毛主席书法的用笔,写帖就是传承,发挥自己,就是创新,发挥的好,创新的路子就正,毛主席书法“千古之一人,集百家之所长”,他用笔以方笔较多,撇似刀,竖为墙一样的感觉,高明柱通过临习方笔转化成圆笔,再用自己的方法去写,毛主席的章法大小错列,借鉴了郑板桥乱石铺路的书法效果,纵横跌宕、气势雄浑,高明柱书法受毛主席影响,兼容诸家之长,在主席书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用笔以圆润为主,章法也是大小错列,疏密有致,形成大气磅礴,潇洒豪放个人风格。
高明柱在几十年漫长的创作过程中对书法形成了独到的见解:“首先,书法家要‘心到、眼到、手到’,心到,眼不到,就是境界不够开阔,手不到,则是功夫不够扎实;其次,笔、墨、纸互为统一,协调一致才能创作出好作品。将好的艺术滋养,融进自己的血液,每个字都深深印在脑海里,才形成气势磅礴,痛快淋漓的个人风格”。
“艺无止境,字无止境”,要想把书法写精、写好,还要继续下一番功夫,对书法艺术的孜孜不倦的追求点亮着高明柱老师的艺术人生。“作品自己看着舒服,别人看着也要舒服”这就是他的标准。
高明柱堪称德艺双磬的艺术名家,对艺术不懈追求的同时,不忘公益事业,热心公益、奉献大爱被业内及社会所赞誉。
高明柱的艺术人生是他的,更是社会的。(夏黎明 刘霞)
相关阅读
2023-10-14 11:29:14
2022-11-20 20:31:49
2022-09-16 22:36:58
2022-05-18 23:22:46
2022-05-01 20: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