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我家,当然要看护好她
“这里是我家,从生到死,都吃着这里的土,喝着这带的水,这一片山,那些树,我都熟得很,就像亲人一样,我当然要看护好她”。
这是贵州省独山县麻万村一名生态护林员面对采访时,说过的一段话。他叫岑义胜,由于兄弟姐妹多,分得的土地很少,再加上没有特殊技能,生活一直比较清苦。几年前,因为两个小孩开始上高中和大学,费用支出一下增大,收不抵入,因学致贫,成了麻万村精准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在2016年,经严格选聘,成为麻万村的一名生态护林员,管理巡视着他的2500亩领地。
“以前见到有乱砍滥伐、捕猎偷猎的和森林用火的,我一般都会劝阻,但没有这个身份,人家不听你的,人家听烦了就避开你,但转眼又去做那些事”,岑义胜说道:“而且以前家里穷,要忙于赚钱,养小孩上学读书,实在没有太多精力去管很多事情。但现在好了,国家出了个好政策,做生态护林员,可以名正言顺的去管去说了,而且一年还有一万元的收入,虽然不是很多,但利用巡山的空余时间,可以去做点零工,养点家畜,一年生活也过得去,同时还能做自己喜欢的事,看护好这片大山”。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结合我国脱贫攻坚、地理环境的实际情况,2016年,国家林业局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的通知》。到今年上半年,累计安排中央财政投资45亿元,选聘(续聘)生态护林员37万名,带动130多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作为其中一员,岑义胜在自己的管区里就是不断的走、不停的看,时时记录,上报,走村入户宣讲国家的林业政策。在重点防火期时,他一天中的大部分都要呆在山里,当被问到是否辛苦、寂寞时,他笑着说:“这不辛苦啊,以前种庄稼,还是一样的成天在山里转,那时活更累更苦,还没什么收入,温饱都成问题。现在一年多来,再没见到有乱砍滥伐、偷猎捕猎的,野外用火也少很多,看着路过的树一天天长高,山一天天变绿,村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素质都提高,心里高兴,觉得这样挺好,一天过得简单又充实!”。
“您一天在山里的时间这么多,而护林员一年只有一万元,这不影响您的生计收入吗?”当我问到这个话题时,岑义胜连连摆手说:“不会的,这就要看你合理安排时间,得想法子,在非重点防火期,一天在山里转几个小时,我就回来养鸭、喂鸭。我自己养了240只鸭,现在1个多月了,我和另外的3个护林员在高速路桥下面的那条河里一起养了1000只鸭,那些开车路过的看见我们这边的鸭都是原生态的,很多人来买,而且鸭苗是政府免费提供的,我们只出点饲料钱,一只鸭还是能赚不少,同时我在村里的劳务公司打点临工,在加上有产业扶贫基金量化分红,我在去年就脱贫啦!”他乐呵道,“等过了今年,卖了鸭子有点积蓄了,我在山里再养点牛,那样的话,一年能赚不少”。他憧憬着、向往着。
开展生态护林员,实现了林业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工作的双赢。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安排中央林业资金1900亿元支持生态脱贫。特别是2016年以来,年均向832个贫困县安排中央林业投资,投资额高出“十二五”年均约30个百分点。
独山县地处贵州最南端,素有“贵州南大门”之称,属于滇桂黔石漠化治理片区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国家林草局定点帮扶县。“对于定点扶贫,国家林草局非常重视,详细制定了定点扶贫年度计划,加大资金(技术、物资)投入,2017年,国家林业局支持林业建设项目16个,总投入中央资金1.13亿元。帮助引进各类资金和项目3个,引进资金2.8亿元。”国家林草局干部在独山县挂职任县委常委、副县长的付天恒介绍道:“针对生态护林员的选聘,独山县由2016年的1500增加至2017年的2000名,有效保护了全县248万亩森林资源安全和带动了2000户脱贫。”
贵州省公益林中心主任殷建强在作培训报告
2016年和2017年,中央分别安排贵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2.5亿元和0.45亿元。鉴于生态护林员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的效果明显,各地要求强烈,贵州省再选聘2.05万名建档立卡贫户人口转化为生态护林员。补助标准仍为每人每年1万元,资金从各县统筹整合的财政涉农资金安排。
2018年7月30日召开的贵州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贵州省林业厅供图)
贵州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贵州省林业厅供图)
“已落实的3.03万户(包括非贫困县自行安排的贫困人口护林员)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12万多贫困人口,是2016年全省脱贫人口的1/10,通过护林等人均增收近3000元而脱贫,实现了生态护林员精准选聘与生态保护精准扶贫的有机结合和双赢。”贵州省公益林中心主任殷建强介绍说:“当前,生态护林员已成为森林管护的主力军,发挥了良好的林业精准扶贫示范效应。黔南州的都匀、福泉两市不属贵州省66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市)之列,享受不到中央财政贫困生态护林员资金补助支持。他们参照中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政策和管护补助标准,县级财政出资716万元和86万元,选聘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716名和86名上岗护林。罗甸县也自行出资150万元,新增选聘了150名生态护林员”。
在贵州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受表彰的十大生态护林员(贵州省林业厅供图)
贵州省大力宣传生态护林员“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并且省林业厅积极协调有关机构,促成了由各森林保险经办机构为全省森林资源管护人员捐赠涵盖死亡、残疾、医疗等多种类别的综合性安全保险,切实解决好生态护林员的后顾之忧,同时组织开展“贵州省十大生态护林员”评选,上报省里表彰,极大地鼓舞了生态护林员的热情和信心。号召更多的贫困户,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青山绿水的事业当中。
我坚信,家乡放牛也能致富
刘孟就是这样一位年轻人,家住印江县罗场乡茶园村,83年出生的一个小伙子,今年才35岁,而且是中专文化,从事生态护林员已一年有余。当前贵州农村的青壮年多是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基本都是孤寡老人和小孩。
当被问及年纪轻轻为什么不在外面闯,就回来搞农业,当生态护林员?他的回答很简单,也很霸气,“我相信,回到家乡,只要勤劳,就算放牛养猪也能脱贫致富!”。
刘孟巡护的大山
在2015年以前,刘孟和媳妇也和其他年轻人一样,在外面城市打拼,但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家里父母逐步老去,都70多岁了,多病无人照顾。再三思量,决定回家,既能看好小孩,又能照顾好老人,坚信凭双手能干出一片天地,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呼吸着家乡新鲜的空气,喝着家乡冰凉的甜水,看着葱郁的森林和巍峨的青山,就是觉得爽。
刘孟先用特惠贷的5万元从事养牛,到2016年就已经小赚一笔了。当看到县里生态护林员的选聘通知,他毫不犹豫地参加应聘,因为他看到外面的大城市除了钢筋水泥与玻璃,没有多少大自然的杰作了。所以他清楚这生他养他的青山绿水是老天的一个礼物,是子孙后代的一笔财富,作为大山的子孙,他有责任去好好地呵护她。凭着自己有文化、有劳动力、有见识、有想法,他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生态护林员。
从此,他紧紧围绕护林工作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业务能力,虚心请教护林经验,积极配合罗场乡林业站开展各项工作,上岗一年多来,对他巡护的6300亩林地摸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县里规定,巡视工作一个月不少于22天,但他一般都是在25天以上,早上8点出去走一走,下午2点再去转一转,在元旦、春节、清明、中秋、国庆等重点时节更是做到全天候巡护,对重点部位、重要关口进行重点监视、严防死守,确保万无一失。在做好巡山护林工作的同时,不忘了种草养牛发家致富。他现在一共养了18头牛,其中6头公牛,12头母牛,一年下来,利润有好几万。
茶园村硬化的乡村公路
自己富了不忘乡里乡亲,刘孟经常给乡亲们讲解国家脱贫攻坚的决心、产业发展的政策,市场环境的变化,鼓励乡亲种草搞产业,带动大家共同脱贫致富。
当问到一天辛苦吗?
他憨笑道:“要是哪天不去山里走一趟,反而感觉浑身不自在!”
他是一位可爱的护林员。
他们是一群可爱的人。
随着生态护林员的全面开展,推动着贵州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设,让人民群众共建绿色家园、共享绿色福祉,对于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具有重大意义。
印江县生态环境效果显著
因为懂得满足,所以很快乐;因为过得简单,所以很充实;因为心怀感恩,所以回报大山;因为充满自信,所以一腔热血。相信贵州在生态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坚定而自信;相信贵州必将绿色崛起于中国。(图/文 祝宇)
相关阅读
2023-10-14 11:29:14
2022-11-20 20:31:49
2022-09-16 22:36:58
2022-05-18 23:22:46
2022-05-01 20: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