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青白江区在大弯街道广场社区试点探索了“党建+网格+治理服务”的工作做法,在全区面上推行党建“末梢”工程,推动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向深处去、往实里做。今年以来,在总结大弯街道“小红格”“微阵地”等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摸索出“一小三微”社区治理工作模式,推动社区更有温度、居民感同身受。
一、编织“小红格”,推动组织覆盖“零盲区”。深化党建“末梢”工程,街道党工委按照“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原则,将街道辖区科学划分为23个片区、102个小红格,每个片区负责3-5个小红格。将党的组织全面覆盖到片区和小红格中去,在片区建党支部,在小红格建党小组,逐级绘制红格分布图,构建有效的社区精细化管理网络。健全社区“两委”轮值机制,由社区“两委”委员定班定岗,统筹安排协调各片区和红格的具体事务,进一步延伸党组织触角。
二、建立“微阵地”,构建服务矩阵“零死角”。秉承“五分钟”服务圈建设理念,街道党工委以“小红格”为基本单元,按照“一格一阵地”或“多格一阵地”的标准,充分利用小区物管用房、社区腾退功能用房、国有闲置铺面等,建设以港湾为主题的党建“微阵地”,就近为党员群众搭建咨询和服务平台,从而激发基层党建活力。目前已建成北城映像、侨家大院、英祥广场等8个港湾“微阵地”,2年内将完成23个港湾“微阵地”建设,实现服务阵地覆盖“零死角”。
三、探索“微服务”,密切联系群众“零距离”。坚持服务下沉,在党建“微阵地”上开拓“党员之家”“党员志愿者工作室”“警民共建和谐空间”“人大民声驿站”“邻里影院”“邻里书吧”“邻里茶园”“我有话说”等多种折叠功能,丰富服务内容。坚持需求导向,由各红格党组织牵头,采取党员“一人一票”、居民“一户一票”收集党员群众需求938条,达成“微心愿”690个,让每一个“微阵地”都有特色鲜明、定位精准的活动项目。坚持多元参与,街道党工委引入社会组织参与组织策划“微阵地”服务项目,各红格党组织带领自组织主动参与,统筹各方力量,有序开展活动。
四、构建“微治理”,确保共建共享“零缝隙”。发挥党组织在小红格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引导小红格内的党员群众通过组建业委会、环委会、自管委等各种类型的自治组织,构建以小红格党组织为领导、自治组织自行决策、网格内的其他组织广泛参与的网格“微端”治理机制。依托“微阵地”,搭建“港湾议事空间”,建立网格治理议事协调机制,拓宽居民参事议事渠道。统筹格子内党建服务资源,主动联系格子内的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共铸邻里和谐空间3个、警民共建空间8个、资源共享空间8个,真正实现了“问题不出格、服务更出色”社区发展治理目标。
相关阅读
2023-12-22 12:12:05
2023-10-12 18:59:22
2023-08-26 23:31:39
2023-08-19 20:09:13
2023-08-18 17:22:20
2023-02-15 18: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