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66岁的孟庆友终于回到三河市段甲岭镇小赵庄村的家中,结束了20多年的流浪生活。在廊坊三河市妇联、小赵庄村委会和孟庆友弟弟、弟媳的关心和照料下,孟庆友逐渐适应了有家的生活。
男子“蜗居”20多年,不肯回家
据介绍,孟庆友十分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凡事都憋在心里,“后来他精神上出了问题,到40多岁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了,在镇上一个农贸市场旁边的桥洞里一住就是20多年。”小赵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德江说,这些年他曾无数次和村民代表一起,把老孟接回家。但每次他在家待不了一天,又趁家人不注意跑回了桥洞。
“有一年冬天,天特别冷,我们担心他在窝棚里冻坏了,想着一定要把他送回家。但是我们过去接他,他死活也不跟我们走。没办法,我们就用棉被重新搭了一下窝棚,又给他买了一套棉衣。”王德江说,从那之后每年冬天村委会都会给他送去棉衣棉被。2016年村里给孟庆友申请盖了新房,还有低保、残疾人补助,这两项加一块就有一千多元,他的住房和生活都有了保障,但他仍然不愿回家。
三河市妇联关注到孟庆友是在2018年初,当时三河市部署精准扶贫工作,孟庆友是三河市妇联对接的其中一户。三河市妇联副主席祝志敏对孟庆友的第一印象特别深刻:当时他在窝棚里,头发特别长,打着卷,脸也黑乎乎、脏兮兮的,穿着破衣烂衫。
“我们和他对接,就把他当成自己的家人,不能放任他在外流浪。在精准扶贫工作当中不能让一户掉队!”祝志敏下定决心,并和同事们多方奔走做工作。
多方齐努力,男子带流浪狗一起回家
孟庆友心地善良,他流浪的时候,他弟弟每月都给他送零花钱,他经常给流浪狗买肉饼、鸡蛋吃,但是自己很少吃。他和流浪狗感情很深,流浪狗已经成了他的精神慰藉。
“我们猜测,如果把流浪狗和他一起接回家,很有可能把他留在家里。”和祝志敏预想的一样,应允把两只流浪狗一起接回家后,确实稳定了孟庆友的情绪。
商议妥帖之后,祝志敏带孟庆友到镇里的卫生院体检,又去理发店给他理发,还给他买了鞋袜和衣服。五月中旬,在外流浪20多年的孟庆友终于焕然一新地回到了自己家中。
孟庆友回到家中,弟弟、弟媳对他照顾有加。尤其弟媳李翠华,不仅照料他的一日三餐,还要打扫卫生、照看他散步。做饭的时候忙不过来,李翠华也会有意识地把两个孙女交给孟庆友临时照看一下,让他更多体验亲情的温暖。
孟庆友回家之后,祝志敏的工作并没有停止,还想法设法帮他融入正常的生活当中。每周他们都去看望孟庆友一两次,和他聊聊天、遛遛弯。慢慢地,孟庆友的心结打开了,病情也日益好转。
男子回归正常生活,不愿再住窝棚
在妇联的同志们以女性特有的细心、爱心开展着工作时,王德江考虑的则是如何安排一份孟庆友力所能及的工作。
“要让孟庆友正常起来,光让他闲待着肯定不行,下一步村里准备给他安排一个力所能及的工作,就是在村里小公园捡捡垃圾。每个月给他一些报酬,这样除了低保金、残疾人补贴以外,再加上保洁员的工资,他的生活就更有保障了,也能更快融入村里的生活。”王德江说。
如今,孟庆友精神比之前好多了,也逐渐适应了家庭生活。这件事对祝志敏触动很大,“我觉得干好工作一定要真用心、用真心。只要用心了,带着感情做工作,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另外,要干好工作,团结协作非常重要,之所以能够把孟庆友接回来,让他过上正常的生活,村里边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每当问起祝志敏是谁,孟庆友总会说“我娘”。“娘”,一位66岁老人对一个40岁帮扶干部的简单称呼,饱含着深厚的感情。也许,这就是对一名基层干部的最大褒奖,也是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最高评价。(通讯员 刘伟 陈秀娟)
相关阅读
2023-10-14 11:29:14
2022-11-20 20:31:49
2022-09-16 22:36:58
2022-05-18 23:22:46
2022-05-01 20: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