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我的病人痛苦,我心里十分难受,所以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找出他们的病因。”他是一名比病人还着急的神经内科医生,为了找出病因,他曾经自费为患者进行某些特殊的化验检测;他是一名“排雷尖兵”,在世界上最精密最复杂、有着100亿个神经细胞的大脑中,去探雷一样定位根本看不见摸不着的病灶,抽丝剥茧般找出发病区……他是韩敬哲,衡水哈院神经内一科的一名主治医师。
12日上午11时许,在内一科病区的一间值班室内,韩敬哲正坐在电脑旁查阅着一篇医学文献。“神经内科需要不断地学习,因为有太多问题,需要快一点找到解决方案。”看见工作人员进来,他面带歉意地示意工作人员先坐,文章中有些重点内容,他要先记下来。这是韩敬哲日常工作中最常见的画面:每天除了看病就是学习。
专注于脑神经的“福尔摩斯”
作为最高级的中枢神经系统,大脑控制着人类一切生命活动,也是进行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大脑中神经细胞数达到100亿个左右,是世界上最精密却又最复杂的器官,要从中找到病灶难之有难,而韩敬哲要做的就是这个。他形容自己的工作犹如“破案”,抽丝剥茧般地找出病症所在,然后攻克它、打败它,令这个“福尔摩斯”开心不已。
韩敬哲进入哈院的第一个月,神经内一科就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年过六旬的王大妈,初入院的她是被家人搀扶进来的。因为走路不稳、不能精准地拿取东西,且浑身无意识抖动、四肢摇晃,生活无法自理,王大妈在省市多家医院就诊,却始终无法确诊,无奈之下,家人带着她到神经内科一病区“碰碰运气”。“小脑共济性失调。”韩敬哲接诊后,观察了一番就给出了结论。“研究生实习时,我的导师就曾经接触过一例类似的病人,不过是什么原因导致她患上这个的还不得而知。”接下来,韩敬哲耐心地询问其家人,一点点地剖析其患病原因。当得知王大妈患有哮喘后,韩敬哲灵机一动,“哮喘病人常服用一种叫做“肺宝三效”的药物,用药量大的话犹如药物中毒,可能致使患者小脑共济性失调。”韩敬哲说,王大妈随后的话也证实了他的判断:为了达到疗效,她私自将药量加大了4倍。找到病因后,韩敬哲立刻让王大妈停用该药物,并对症给药,很快,王大妈的症状就得到了缓解,一周后其症状完全消失。出院时,王大妈拉着韩敬哲的手不住地道谢,“小伙子真是神医啊!”
韩敬哲永远忘不了王大妈当时脸上绽开的愉悦的笑容,“我一直鞭策自己要对得起大妈的那句赞誉,要好好干。”
2015年,景县的李大妈因为反应迟钝、记忆性障碍来到神经内科一病区。“她当时记忆力降低,精神异常、脾气暴躁,偶尔还会出现幻听、幻视,是一个十分棘手的病例。”韩敬哲回忆说,因为是首次听说、接触这样的病症,他一时也不知该如何下手。“我们对她进行了好多项检查,可还是一无头绪,很多人都劝我将病人送到上级医院。”然而,韩敬哲却并不肯轻易认输,他细心地给患者查体,并多次请相关科室会诊,同时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提取病人的脑脊液送检,并对其脑电图进行监测,最终断定李大妈患的是罕见的MRI阴性的抗LGI1相关抗体边缘性脑炎。随后,韩敬哲对其实施治疗,给予患者最好的治疗及精心的护理,李大妈慢慢地可以独自行走、进食、完成简单的计算,一个月后康复出院。
不计得失,用爱心帮助患者
在韩敬哲看来,治好每一名患者的疾病都是他的责任,“看不得他们受罪”。从医以来,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精益求精,总是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用热心、耐心、精心、细心服务患者。他说:“病人的需要就是我的第一目标”。这句话的背后是他对患者亲人般的关爱……
今年年初, 63岁的高大妈突然出现头痛、高热等症状,人躺在床上站不起来。家人急忙将他送到附近医院诊治,但高大妈的症状一天天加重,并出现癫痫持续状态,颅内压高达300毫米水柱,医生多次下达了病危通知书,无奈之下,家人将她转到了神经内科一病区。高大妈住院后,韩敬哲细心地给患者查体。“因为一直找不到病因,韩大夫那段时间十分焦急。”护士林雪说,“病人做了脑脊液DNA二代测序病原体检测,排除常见致病菌感染的可能,韩大夫推断是肿瘤侵犯脑膜导致发病的,苦于缺乏证据。高大妈看病花了不少钱,所以家属拒绝进一步做脑脊液RNA病毒二代测序检测。韩大夫听说后,直接跟家属说,“检测的钱我出,必须找出病因”。”之后,韩敬哲和同事多次为患者实施腰椎穿刺术,并通过脑脊液细胞学技术在显微镜下查找脑脊液当中的癌细胞。“前前后后共做了8次腰穿,很多人都劝说韩大夫可以排除癌变的可能了,但他却坚持自己的观点。”丽丽说,最终,医生在显微镜下发现了肿瘤细胞,高大妈被诊断为脑膜癌瘤病。确定病因后,韩敬哲为高大妈对症施药,减轻了她的痛苦。
23岁的女患者小曹因头痛、癫痫发作、昏迷在哈院重症监护室治疗。经检查,韩敬哲断定她患的是抗NMDA受体脑炎,病情严重时小曹一直处于癫痫持续状态,且伴随着高热,病情十分危急。韩敬哲立即安排对小曹应用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等,为了避免出现意外,他还特地守在小曹身边12小时,连女儿发烧都没有回家照看。
这样的事例还有许多,这样的生活还会延续。韩敬哲就这样用爱心帮助着患者。他对待每一位病人都做到认真施诊,耐心解释,从检查到治疗,为患者精打细算,不让患者花一分冤枉钱,主动和相关科室沟通联系不让远道而来的病人跑冤枉路,为老年患者除了开正常的处方外还多写一张贴心纸条,留下他的电话号码,详细说明药物的用法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并叮嘱把纸条贴在餐桌旁,提醒按时吃药。(孙艳明 通讯员 朱微 卢乔)
相关阅读
2023-10-14 11:29:14
2022-11-20 20:31:49
2022-09-16 22:36:58
2022-05-18 23:22:46
2022-05-01 20: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