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龙万乡月亮村幅员面积4.53平方公里,共有17个村民小组,人口3309人,耕地总面积4369.8亩,距县城11公里,距龙万乡政府驻地3公里,本是交通区位优势较为便利的村落,但由于多年以来,一直没有主导的优势产业、缺乏强劲的发展优势、更无强大的集体经济,始终停留在依靠种植经济附加值偏低的水稻、高粱、油菜、蚕豆等传统粮食作物,一直戴着“空壳村”的帽子。年轻村民无奈只得外出打工,一群老人、孩子留守看家。
2010年起,依托国家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等发展项目,在乡政府的主导下,月亮村村两委大胆探索,鼓励和引导村民大力发展九叶青花椒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已逐渐形成了以巴崖寨花椒专业合作社为主、农户自发种植为辅的主导经济产业,现全村有花椒种植面积近2000亩(其中花椒基地1200亩),尤其是近两年来、在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引导花椒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转变发展观念,更新培育和管理方式,从西南大学引进花椒方面专家学者作技术顾问,现场指导生产、传授修剪技术,返聘乡农业中心退休农艺师,花椒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2018年6月,九叶青花椒迎来了第一轮大丰收。我们从群众脸上这种收获的喜悦中看到了花椒对月亮村经济发展带来的重要影响。
一、主导产业要能够带动群众增收、就近就业
衡量一个农业产业好不好,关键是要看其吸附和带动就业人口有多少,能否较好的促进农民增加经济收入。2018年,月亮村2000亩花椒产业进入了丰产期,距统计全年花椒管理、管护和收割,临时性用工天数最多可达180天,年平均临时性用工90天,每次稳定临时性工人约20人,全年总用工约1800人·天。按照平均50元/人·天的劳务费用计算,全年劳动力费用约90000元,全村人均可增收27元。不仅吸纳了月亮本村人口务工,同时也吸纳和消化了周边华利村、荷湾、白英等村闲散劳动力。
尤其在采摘旺季,整个期间大约需要40天,日均用工达60人,人均工资60元/天,整个采摘期60人,人均能增加收入2400元,这比其他依靠传统作物增加收入的多,并且花椒日常管理和采摘需要的劳动强度不高,在家留守妇女多能胜任。
二、主导产业的形成,需要依靠社会资本的注入
农产品的发展投入周期长、资金回报率低,需要引入长远的发展理念和雄厚的资本。在确定发展花椒以前,村两委也曾尝试过引导村民们发展其他经济作物,例如水蜜桃、甜竹等,但因自发种植的规模小,所能达到的示范带动效应很弱,并且群众缺乏管理经验,种出的产品参差不齐,尤其是当这一批产品上市后,不被市民所认可,根本经不起市场的残酷检验。很快群众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就降到了谷底。九叶青花椒发展之初,同样也经历过这个不被认可的过程,但是其最大的不同在于,以社会资本的注入,经过严苛的市场波动,最终经受住了考验。2015—2016年,应该算得上是巴崖寨专合社发展种最艰难的时期,花椒进入初产期,烘干加工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提上企业发展目标,工厂选址、后续管护资金缺口、农民雇佣成本和土地成本上涨等问题,一度让企业出现了经济危机,专合社不得不进行改组,政府适时的介入、新的社会资本的注入,才让企业最终走过了难关。群众见花椒产业的市场反应不错,自愿发展的积极性自然也就上来了,“专合社+农户+市场”的模式逐渐形成。
三、花椒产业的良序发展,还需要延伸产业发展链
从2018年的行情来看,九叶青花椒的市场反映还不错,鲜花椒价格在6-8元/斤,企业进行初级的烘干处理后,批发价格能达到36-38元/斤,刚进入丰产期的花椒亩产量大概在1200斤—1600斤,计算下来亩鲜花椒产值在7200元—12800元,全村花椒产业产值近2000万。若按照5斤鲜花椒产1斤干花椒计算,经过初级加工后产值能达2500万,能增加产值约500万。因此,通过提升花椒加工的附加值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就在我们周边的自贡大安、沿滩等区县,花椒产业链更长,百味斋等品牌以实现新三板上市。组织到相关企业考察学习,努力延伸产业发展链,我想或许能给目前的巴崖寨花椒产业专合社发展一些启示和思考。(付强)
相关阅读
2024-03-04 21:15:53
2024-02-22 13:38:44
2024-02-21 15:51:12
2024-02-02 17:44:52
2023-10-24 18:14:17
2023-10-10 10:5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