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廊坊市城乡结合部的西官地村,有这样一对夫妻,丈夫赵振华63岁,土生土长的廊坊人,妻子康淑芳54岁,原来是甘肃天水人,30年前阴差阳错来到了廊坊,但是,火热的心肠、奉献的精神和开朗的性格却使他们俩越走越近,最后走到了一起,如今完全像一个人,步调一致,形影不离。“我是倒霉了,上了贼船就下不来了!”康大姐开玩笑地说。
现在,他们俩在村后地开办了一家大型野生养殖场,要说大,因为养殖场没有围墙,没有护栏,没有边界,上千亩林地,鸡鸭鹅和猪羊随便跑;要说野生,因为一年四季,他们就管这些动物们水喝,不喂东西吃,动物们完全是自食其力,自己觅食,早出晚归。“那要是走丢了怎么办?”,“多少年了,慢慢训练得基本都知道晚上回家了。”
据邻村大枣林村民也是他们入股的吉鑫种养殖合作社董事长刘长锁介绍,赵振华夫妇在这里开办养殖场,少说也有十多年了,开始一二年不挣钱,一年到头白忙活,过年时还得借钱花。后来,一年年逐渐好起来,随后还加入了吉鑫种养殖合作社。“反正我这养殖场也没有什么本钱,就是出点力下点功夫,去年卖了十万块钱,怎么都够花的。“谈起收成,康大姐表现得很乐观。
今年春节前,赵振华收看了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的号召后,也想为国家的精准扶贫出把力,做点贡献,于是他致电某电视台,提出自己想要向贫困山区捐赠十头野生幼猪的想法,工作人员说向领导汇报研究以后答复他,几天后,他再次催问捐献幼猪进展情况时,工作人员竟然回复他说“山区的贫困户连自己吃饭都成问题,你给他们猪崽,他们让猪吃什么呀!”,“一句话把我给气的,听这话我献爱心,捐献十头幼猪都捐不出去了!“赵振华生气地说。
现在,赵振华夫妇最大的愿望还是要做公益,精准扶贫。他提出来,只要谁能帮助联系到精准的贫困户,他可以免费送幼猪,免费送技术,将来还可以以高出市场的价格进行回收。看来,这赵振华精准扶贫的梦想一定要实现,而且做到位、做到家,做得是如此的迫切。他期待着这一天早日到来……
“您这样捐献,您老伴反对吗,子女同意吗?”记者问。赵振华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我老伴的家我能当,我子女他们从来不管我,我们爱干什么干什么!”老赵回答的是干脆利索。一旁老赵的邻居也是吉鑫种养殖合作社合伙人的华国庆赶紧补充说,他就知道老伴也同意,所以他说能够做得了主,不用“请示”。
“对于陌生人,有时候我就顺便给人送十来个鸡蛋,让他们回家去尝尝,感觉味道不一样,好吃了,就再过来买,当然,不来买也无所谓!有个老同志,让他品尝后一直买我家的鸡蛋,现在他孙子固定吃我家的鸡蛋,一个月要买好多呢!”赵振华说。(刘振山 李学新)
相关阅读
2023-10-14 11:29:14
2022-11-20 20:31:49
2022-09-16 22:36:58
2022-05-18 23:22:46
2022-05-01 20: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