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渠县民政局召开全县民政系统“大讨论”第四专题讨论会,围绕“如何抓好乡村振兴和民生改善”主题,结合民政工作实际开展大讨论。会议由局党委书记、局长熊中林主持,局班子成员、机关干部职工和下属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潘胜年副局长作为“如何抓好乡村振兴”的主发言人,立足聚集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助推乡村振兴进行了阐述。苏小莲副局长作为“如何抓好民生改善”的主发言人,以实施兜底工程为重点,增强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兜底功能进行了阐述。其他班子成员和部分股室负责人立足如何在民政工作中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做好民生改善工作,结合自己分管和从事的工作作了发言。
局党委书记、局长熊中林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使命,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村发展不平衡,乡村振兴不能一蹴而就,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突出特色亮点,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社会治理,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切实发挥乡贤的先进性和代表性作用,为振兴乡村凝聚起更强大的力量。
会议认为,在抓好乡村振兴方面:一要创新乡村治理。一是加强乡镇服务能力建设,扩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健全完善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和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探索推进“五务公开”,实现政府管理与基层自治良性互动。二是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规范村务公开,推广村民自治经验,推进廉洁社区建设,打造示范亮点,统筹推进“智慧门牌”标准地址规范上墙。三是大力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推进社区志愿者在线注册登记工作,通过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提高社会服务的精细化水平。四是开展第三次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单位、依法治村(社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五是稳步推进社区减负工作,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提供服务。二要强化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一是稳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第三批试点,完善直接登记社会组织和脱钩的行业协会商会管理制度。二是加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依法查处社会组织违法行为。三是推动社会组织反洗钱工作,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三要积极培育社工人才。一是落实社工人才队伍发展规划,制发全县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要点。二是加大社工人才培训教育力度,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社会人士和本系统工作人员参加社会工作师、助理工作师认证考试和培训,适时开展继续教育。三是推广使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四是引导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依托社区开展服务活动,将城乡社区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在民生改善方面。一要规范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是全面开展低保标准化建设,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适时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保农村低保标准动态高于国家现行扶贫标准。二是实施好社会保障扶贫,对失去劳动能力和部分失去劳动能力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兜底保障,切实提高实际补差额度。二要创新社会救助管理方式。一是持续推进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平台及“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系统建设,强化民政与工商、公安、房管、金融、公积金、国税、地税、人社等部门的信息交换,实现市、县联网,为救助审批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加强临时救助,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工作。三是加强医疗救助,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重点救助对象经各类医疗保险报销后的政策范围内住院自负费用在年度救助限额内救助比例不低于70%。三要抓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推进农村敬老院等特困人员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提高特困人员生活标准和落实照料护理标准。提升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服务质量,探索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方式,集中供养全失能或半失能特困人员,提高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
会议要求,在乡村振兴方面:一要巩固基层政权。要大力提升乡镇服务能力建设,尽快出台我县《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强化服务功能,健全服务机制,创新服务手段,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效能,进一步推进我县乡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要发挥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规范村务公开,实现村民议事民主化、财务管理规范化、村务党务公开化,严格惠民政策落实,突出村民自治。三要加强农村社区治理,全面提升治理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四要强化民生保障。要积极抓好结对帮扶、社会保障扶贫和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在民生改善方面:一要精准锁定保障对象。要对所有民政工作对象及民政服务设施建设情况进行再调查、再摸底,逐一建立台账,政策要准、数据要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加强各项惠民政策学习,强化政策宣传,统一政策口径,努力提升民政服务保障水平。二要强化民政阵地建设。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用好用实民政政策,管好用好民生资金,抓好硬件设施建设,做好养老服务、“三留守”人员关爱保护工作,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要推进民政服务设施建设,下大力抓好“养老服务园”建设,着力推动殡葬综合试点改革,确保建设速度和质量,推动民政服务设施上档次、上水平。三要推动民生改善实践。要创新民政工作服务方式,推动民生事业改革创新发展,充分发挥民政工作保民生、促民权、护稳定的职能作用。要注重实践效果,以服务保障困难群众的实绩实效回应党委、政府的关怀厚爱和人民群众的信任期待。(李小平)
相关阅读
2024-03-04 21:15:53
2024-02-22 13:38:44
2024-02-21 15:51:12
2024-02-02 17:44:52
2023-10-24 18:14:17
2023-10-10 10:5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