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年底,沿滩区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着力在脱贫质量更高、帮扶责任更实、资金使用更好、内生动力更强四个方面精准发力,较好打好了精准扶贫的组合拳,确保了所有贫困村、贫困人口基本达到脱贫摘帽标准,较好完成了“两年集中攻坚”任务。面对这个成绩,不少扶贫工作者、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都松了一口气,认为完成了这一重要任务之后可以歇一口气了,工作劲头可以松一松了。其实纵观整个农村工作,这种思想是极其错误、极其有害的,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脱贫之后面临的任务,以供广大农村党组织干部参考。
一、再走访,精准施策防返贫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均根据不同致贫原因精准落实了帮扶措施,使得在帮扶工作开展之后均能够顺利脱贫。但外部客观条件在不断发生变化,新脱贫的群众致富能力还相对较弱,抗风险、抗意外灾害的能力还相对较弱。一次意外、一次自然灾害、一次重大疾病,都有可能又把刚脱贫的群众重新拉到贫困线下,重新成为贫困群众。为此,农村基层党组织一定要对已经脱贫的群众开展定期不定期走访,开展回头看,全方位掌握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并提供长期的精准帮扶措施和帮扶政策。我们不是把贫困群众从贫困线下拉上来就完事了,而是要扶上致富奔小康的大道,还必须送上一程,直到群众完全致富,达到小康标准。
二、再入户,加大对特殊群体的帮扶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不是只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才开展入户。对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等尚未达到贫困线以下未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特殊群体,也要开展入户走访工作。询问其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宣讲党的方针政策,提供政策上的帮扶帮助,都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工作内容。平时,农村绝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老人、儿童,不管是在劳动上、经济上还是感情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存在一定的真空地带,这就需要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多入户多关心,一旦发现有困难就立即与其在外务工的家人联系并提供组织的关怀、帮助。
三、再调研,加强对扶贫项目发展风险的预判
在2017年精准扶贫工作中,很多种养殖、乡村旅游等致富项目上马较快,全社会共同聚焦发力,达到了一定规模并实现初步收益。但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风险,具体说来有如下方面:
一是气候风险,指突发性的灾害性天气,如大风、大雨、汛情、旱灾等。这类灾害性天气对种养殖均会造成较大损失,使刚见起色的脱贫项目蒙上一层阴影。
二是生物风险,指虫灾等。这一类风险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已经能得到较好控制,尤其是每个扶贫工作队都配备了农技员,这类风险已经能较好防控。
三是市场风险,这类风险指市场的价格走向影响扶贫项目的收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物丰价廉”,即某一类农产品因种植、发展得过多导致卖不起价,收益降低甚至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面对这些风险,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对扶贫帮扶项目经常调研、经常分析,分析市场行情和气候状况,要有较高的风险意识,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多请教专家,根据所在村的实际情况和项目特点制订发展规划,避免一窝蜂的上项目。该给项目买保险时一定要买上保险,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在市场经营中多运用电商网络等新型经营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及时转变思路,改变发展策略,才能走在各种风险的前面。
四、再宣传,形成文明节俭新风尚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不少地方均发现贫困落后与当地的不良生活习惯有较大关系。如赌博、好逸恶劳、大操大办宴席等等,均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成为精准扶贫工作中的拦路虎。所以在帮扶过程中我们注重“扶志”与“扶智”相结合,落实帮扶措施与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相结合。经过基层干部的努力,绝大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改变了不良生产习惯,变得勤劳、节俭起来。但这并不表明那些不良生活习惯就绝迹了,就不会卷土重来了。为此,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在这方面持续发力,加强宣传,建立村规民约,并长期贯彻执行,才能让赌博等不文明习惯在农村绝迹,让节俭办事、节俭致富、环保低碳成为新农村的文明新风。
五、再发力,不断强化农村基层党建基础
经过三年的精准扶贫工作,农村基层党组织都得到了加强,作风得到根本转变。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半点也不能松懈,更不能因为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就骄傲。在取得脱贫攻坚决战胜利后,农村基层党组织正好乘着这阵东风,再发力再加劲,自己给自己加压,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培养后备干部,不断发扬优良作风,加强因务工外出的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以政治思想为生命线,开展流动党课、远程党课活动,夯实“三会一课”内容,为农村基层党建注入新的活力,为乡村振兴战略贮备人才,作好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四川省自贡市 刘光富)
相关阅读
2023-09-26 16:28:52
2022-10-06 14:24:51
2019-06-09 18:40:26
2018-12-29 07:30:16
2018-11-07 17:26:45
2018-10-31 16: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