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承德石油高专外语与旅游系隆重举行了“薪火相继爱心传承”爱心接力活动仪式和系党支部党员教师与学生结对帮扶启动仪式。该系党支部领导和部分党员代表、学生代表和学生处领导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和媒体代表50多人参加了活动。曾经帮助过第一代贫困大学生潘金莹的晚报记者王幸子、与潘金莹共同资助贫困儿童的爱心人士高少辉等也出席了活动。
仪式上,外语与旅游系党总支书记柳玉民带领大家重温了爱心故事,第四代“薪火相继 爱心传承”爱心接力的贫困生王宇欣代表潘金莹、赵天丽、宗娃等第一、第二、第三代传承人,将自己亲手制作的爱心信封交给商务英语1701班刘建平,刘建平就此成为“薪火相继 爱心传承”爱心接力的第五代爱心使者。
王宇欣深情地对刘建平说:“学妹,现在我将这份爱心传递给你,也将爱心使者的责任交付给你。希望你能好好学习,并将我们大家的这份感恩之心延续下去。”
刘建平在接过信封时,激动得热泪盈眶。她真诚的说:“能被选为第五代爱心传承人,我觉得很温暖,很幸运。我一定不辜负系领导、学长、学姐和好心人的期望,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并将这份厚重的爱传递下去。”
紧接着,外语与旅游系党总支书记柳玉民又主持了由党总支部发起的党员教职员工与学生一对一结对帮扶启动仪式。部分党员教工代表当场实施了捐助。外语与旅游系党总支书记柳玉民介绍,这项活动也是“薪火相继 爱心传承”爱心接力的一项内容。
故事回顾——
承德晚报记者王幸子回顾了发生在18年前的爱心接力故事。
“我想上学,实在交不起学费,帮帮我吧!”2001年11月下旬的一天,承德晚报记者王幸子接待了一位学生打扮的小伙子。虽然已是冬天,小伙子还穿着单薄的运动服,因为短袖子,手臂露出好大一截。“我叫潘金莹,从衡水农村考到河北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因为家里穷,交不起学费,面临退学。我想上学,帮帮我吧。”
经了解才知道,潘金莹的家在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安陵镇小村。由于他的姐姐、哥哥也在上大学,到2001年潘金莹考上河北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时,家里已无力再供他上学。母亲架不住潘金莹的一再央求,才从邻居家给潘金莹借了300块钱路费。
到了学校,为了省钱的潘金莹经常饿肚子,但最让潘金莹着急的是如果再交不上学费,他将面临退学。
2001年11月22日,好心的记者王幸子在《承德晚报》发了一篇大学生潘金莹因交不起学费面临退学的消息。承德市民通过报纸了解到了这个不向命运低头的大学生潘金莹的实际情况,被这个大学生“不放弃”的精神感动了。上至政府官员、下至草根百姓,关爱如潮水般涌来。
当年时任承德市公安局副局长的冉文杰看到报道后,第一时间通过报社记者联系到了潘金莹,每学年给他送去1500元生活费,直到毕业。
当年32岁的农民董春洋在潘金莹所在的石油学校对面小桥上卖面条,看了报纸后,他找到潘金莹:“大哥也是农村人,这300块钱你拿着,多的帮不了,以后早饭和午饭你就来大哥这吃。管饱!”
承德铁路工人金柏松联系到潘金莹:“孩子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星期天上我家来,金姨给你炖肉吃。”
承德市人防办公室干部路世琦找到潘金莹:“这点钱虽然帮不了太大忙,但吃的、穿的、用的,上我家挑去,没问题!”
中国人寿保险承德分公司的职工韩凤芹每学期都把500块钱通过学校转给潘金莹,由于是匿名,多少年后潘金莹几经周折才找到已经退休的韩凤芹。
承德市公安局司机赵永伟把自己的手机捐给了潘金莹。
建行承德支行南营子营业厅全体职工为潘金莹送去了1016元。
……
“那时候每天都有人来捐钱和物。但每次我跑到门卫的时候,就只看见一袋袋衣服、一双双鞋子,还有封着口的捐助信封。听门卫说,这些人说的最多的是到承德上大学,咋也不能让他交不起学费退学啊!他们放下东西就走,连姓名都不留。”潘金莹说,至今他都没找到这些做好事不留名的承德人是谁,在哪儿。
2004年,潘金莹大学毕业了。“等我有了收入,一定要回报承德的亲人。”带着这句诺言,潘金莹告别了承德。
为了生计,他开始在不同的城市之间辗转,北京、天津、衡水、廊坊……2008年,潘金莹终于在廊坊梅花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找到了一份稳定工作。由于弄丢了承德“亲人”的联系方式,潘金莹经过反复查找,才通过电信平台找到了董春洋。
“接到潘金莹的电话我心里特别激动,潘金莹并不是我第一个救助的人,但却是第一个回来找我的人。”如今在翠桥路口卖馅饼的董春洋很激动。
找到董春洋之后,潘金莹又陆续找到了“父亲”路世琦、“母亲”金柏松。
2010年,潘金莹开始拿出微薄收入的一部分资助石油高专酒店管理专业的贫困大学生赵天丽,直到2013年夏天赵天丽毕业。
2013年,得知承德县蹬上乡邱营村的贫困儿童王艺彭的遭遇后,潘金莹又和承德市民高少辉、赵永伟一同实施捐助。6岁的王艺彭遭遇了人间最大的不幸:父亲在广东打工被电死,母亲生下他7天就扔下他走了,奶奶一时想不开喝卤水自杀,只剩爷爷和他相依为命。
潘金莹说:“只要他将来读书,念到啥学我供到啥学。”
刚刚毕业的赵天丽也加入了爱心行列。“我的家在保定阜平一个很穷的农村,是承德人的大爱救助了师哥,师哥又救助了我,我也要像师哥那样,把爱的火炬传递下去。”
2013年12月25日,赵天丽回到母校,把她在北京实习时的300元补贴送到了酒店管理专业的贫困大学生宗娃手里。“孩子,我们不是大款,虽然拿出的钱不多,但是我们会像当年帮助潘金莹一样帮你。”一同前往的路世琦、金柏松、董春洋等人继续解囊相助。
失去双亲的宗娃从小到大靠国家补助上到大学。“把国家补助的名额让给那些更需要帮助的同学吧,我不能都要这些钱……”话还没有说完,宗娃的眼泪已经流了下来。
2013年12月26日,承德县蹬上乡邱营村,王艺彭的爷爷王甫收到了宗娃寄来的200元钱。
2016年6月4号,宗娃将象征着传递爱心的“信封”交给了商务英语1501班的贫困学生王宇欣,王宇欣也成为爱心传递故事的第四代爱心使者。
2018年5月25日,商务英语1701班刘建平成为爱心传递故事的第五代爱心使者。
外语与旅游系党总支书记柳玉民说:“薪火相继 爱心传承”爱心接力已成为我们学校、我们系的一个光荣传统。我们一定要坚持传承,把这种爱心永续传递下去。(吕德君)
会场 吕德君摄
领导讲话 吕德君摄
接力传承 吕德君摄
四届和五届传承代表 吕德君摄
与会代表 吕德君摄
结对帮扶 吕德君摄
结对帮扶 吕德君摄
结对帮扶 吕德君摄
接力感言 吕德君摄
介绍情况 吕德君摄.
传承感言 吕德君摄
相关阅读
2023-10-14 11:29:14
2022-11-20 20:31:49
2022-09-16 22:36:58
2022-05-18 23:22:46
2022-05-01 20: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