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河北省平泉市柳溪镇薛杖子社区李建萍的家,映入眼帘的是三间宽敞明亮的大瓦房,邻居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帮忙扩建新厢房。李建萍激动地告诉我们,“三年前,我的生活入不敷出,还离了婚。回到老家,当我正为生活发愁的时候,村支部找到我,给我制定了脱贫计划。在村里的帮扶下,现在的我每年能赚十多万,和丈夫复婚了,还在城里买上了楼房,感谢党的政策把我从困境中拉出来!”
柳溪镇薛杖子社区坐落于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南山门脚下,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和契丹文化旅游精品片区、美丽乡村示范村。全村共有1640口人,党员39名,自2014年该村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以来,已完成贫困户脱贫753人。近年来,该村高举党建旗帜,着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把基层党建活力转化为脱贫攻坚动力,丰富“党支部+”模式、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激发群众“内驱动力”,走出了一条党员干部群众齐心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村支部深谋远虑为脱贫。61岁的王孝先入党21年,连任薛杖子村支书十五载。“薛杖子以前没有集体收入,村民全靠几分地和外出打工养家糊口。现在村里在村支部的带领下新建了300多个蘑菇棚,年产量550万袋,成立了7个合作社,村民年人均收入2万多元。” 站在薛杖子社区的规划图前,王孝先自豪地向我们介绍。
几年来,薛杖子社区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班子成员因地制宜,迅速确定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扶贫模式,依托食用菌大棚、养殖牛羊和种植草莓,为贫困户提供租棚自主经营、为园区打工、提供养殖机会等多种参与方式,坚持经济组织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实现了获租金、分股金、挣薪金、得现金,社区群众的生活有了很大改观,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党员扎实肯干巧带动。年轻党员刘立伟是村里的种蘑菇大户,他说,一个人富不算富,整个村富才算富,作为党员,我们应该发挥积极作用,把自己致富的技术教给更多人。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结对帮扶了4户贫困户,秉承“扶贫先扶志”的理念,他常入户为贫困户宣传扶贫政策,鼓励贫困户加入园区;秉承“扶贫先扶智”的理念,他定期组织村里的党员们为贫困户宣讲种蘑菇技术,现场实战操作为大家进行技术指导。
像刘立伟这样的党员,薛杖子有21名,参与合作社7个,辐射带动84户贫困群众家庭,成为组织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排头兵,实现了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亮标准、亮任务,得到了百姓的交口称赞。
群众凝心聚力奔小康。“没想到守着家门口也能富起来,党的扶贫政策暖到心窝窝里去了!”陈子国眼含泪花激动地说。困难群众陈子国因病致贫,一家三口陷入困境。村支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考虑到陈子国不宜过度劳累,支部想到了为他提供养殖技术,帮他认领了4头小牛。转眼两年多了,陈子国的小牛长成了大牛,大牛生了牛宝宝,牛宝宝长成了大牛,4头牛变成了14头牛,年均收入近两万。在党支部的带领下,陈子国家成功脱贫。
每个贫困户都是一面明镜,能照出党组织是否用心,也能照出党组织的真心。薛杖子社区在村支部和党员的带领下,细致入微地考虑到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把“要我脱贫”变成“我要脱贫”,把“输血”变成“造血”,激发了群众的主动性,有力地诠释了“党旗带脱贫 党心暖民心”的真谛,交上了一份让群众满意的答卷。(吕德君 通讯员 刘妍)
相关阅读
2023-10-14 11:29:14
2022-11-20 20:31:49
2022-09-16 22:36:58
2022-05-18 23:22:46
2022-05-01 20: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