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立应急救援网格。以居民小组行政区划为界,结合“青川县十二户联动机制”将各村划分为若干个防震减灾应急网格块,解决地震灾情发生有人牵头组织撤离、抢险和救援等问题,增强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预测监管,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夯实基础。
二是建立“弱势群体”档案。针对儿童、老年人、病患者、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制定发生地震灾害时保护弱势群体的工作对策,采用一对一、多对一的结对转移应急措施,确保在地震发生时,“弱势群体”能够顺利的转移到安全区域。
三是建立应急预案。结合各村所在区域环境、灾害发生规律和社区居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地震安全应急救助预案,明确应急工作程序、管理职责和协调联动机制,尤其是应急反应、群众转移安置、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震救灾工作责任体系,进一步规范紧急状态下救助工作程序和管理机制。
四是建立科普学习基地。在人群集中地设置科普画报栏和“科普专家工作室”,宣传防震减灾小知识、地震知识相关问答、科学小常识、环保节能、医疗自救等内容和解答群众防震减灾的相关疑惑。(邱天)
相关阅读
2024-03-04 21:15:53
2024-02-22 13:38:44
2024-02-21 15:51:12
2024-02-02 17:44:52
2023-10-24 18:14:17
2023-10-10 10:5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