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杨剑昌,坚定捍卫人民群众和消费者权益的著名改革人物,1958年12月出生于广东五华县,原籍广东龙川。中共党员。1980年1月进入龙川县林业局工作,1981年2月停薪留职参加深圳建设。1981-1983年先后在深圳市沙河医院、深圳市爱华电子公司工作,1984-1992年在国家驻深单位工作。1993年至今在原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罗湖分局(现为深圳市市场监管委罗湖局),1994年起任职派驻深圳罗湖区消委会。2000年至2015年连续当选三届深圳市人大代表。2005年至2010年,在罗湖区消委会设立市人大代表接访室。
正文:
三十八年来,杨剑昌在深圳工作的岗位上,杨剑昌为20多万群众和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2亿元。他维护人民群众和消费者权益的信念坚定如一,被老百姓称为“布衣青天”。杨剑昌时刻牢记并常说:我们的改革和发展是为了人民,每干一项工作都要尽心尽责,要把人民群众和消费者当做自己的亲人及兄弟姐妹,俯下身去做牛、站起来铮铮铁骨、挺起胸膛为百姓讲真话、办实事。此外,他还创立了深圳市的第一个市人大代表接访室,创新了市人大代表与群众的沟通联络方式。
他调查举报走私和偷税,他实事求是、依法办事、敢于碰硬,无惧暴力威胁恐吓和打击报复,追查形形色色的造假团伙和诈骗集团…….在他被人称为“布衣青天”称号的背后,也有着“痴仙”(粤语“神经病”)的蔑称。从一个普通的来深打工者,到一个名满天下、获荣誉无数的知名人物,杨剑昌的一身正气,不仅感染了一座城市,更感染了整个社会,为这座城市的法治文明进程注入了难得的启蒙基因。
1981年,23岁的杨剑昌停薪留职来到深圳,就展现出独特的性格。
刚开始,他在一家医院工作,发现医院里周围一带和许多地方深更半夜,常有人鬼鬼祟祟利用麻袋装鹅毛、鸭毛夹文物、黄金装在船上,利用深圳湾退潮的时候进行走私。杨剑昌骑着自行车到处去关外私下调查这些违法事件,不小心摔到深圳石岩山底下,昏迷了1小时才爬回来,至今头上仍有很大一块伤疤。之后,写成报告向政府反映,犯罪分子得到惩处,而他也因此丢了来深第一份工作。
杨剑昌调查反映许多驻深单位和所在公司的违法犯罪行为,并不是为了个人利益。税务部门奖给他2.8万元,他立即捐给了华东水灾的灾民。随后他在工作中所获的各项物质奖励,他也全部捐赠出去。如1998年领到中消协等奖励1万元,捐给了北京希望工程;2004年获得深圳市委、市政府“文明市民标兵”5000元奖励,捐给了深圳市青少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在别人看来,他就是个不通情理的“痴仙”。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杨剑昌的价值观中,却是必须坚守的原则。
杨剑昌之所以有这样的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家教传承。他的父亲杨德忠,民国时代就在乡村做教师,并参加了中共地下交通员。解放后多年当选人大代表,讲真话、办实事、办好事,成了杨德忠一生的信仰。杨德忠老人70多岁病逝时,许多当地群众自发前来悼念。父亲的言行及在群众中的影响力给杨剑昌留下深刻印象,也形成了杨剑昌一身正气和老百姓心中有杆秤的性格。
入职消委会,死磕商业欺诈行为
杨剑昌因为调查反映许多驻深单位及其所在公司逃税,工作没有了,房子也没有了。幸运的是,他的遭遇受到时任国家和市领导的关注。1993年,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杨剑昌既安排了住房,同时又被安排进当时的深圳市工商局罗湖分局工作,羿年即被派驻罗湖区消委会,负责处理消费者投诉,保护消费者权益。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维权的矛盾不断上升。人民群众和消费者投诉是否能够得到合理解决,不仅与市场秩序和市场繁荣相关,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政府工作业绩好坏的重要指标。维护人民群众和消费者权益,实际上是关乎国计民生社会稳定“民心”工程的头等大事。处理人民群众和消费者投诉,需要耐心,更需要一身正气,杨剑昌被安排派在罗湖区消委会工作,可谓人尽其才。
这份工作完全符合杨剑昌的口味,此后可以代表公权力来伸张正义了。
此后,小到一个发夹,大到许多购买商品房的住房消费,乃至消费者因接受服务受到欺诈或人身损害,只要接到人民群众和消费者投诉,杨剑昌就积极奔波,直到为人民群众和消费者完全解决问题。杨剑昌因此收获了无数人民群众和消费者的感谢,与此同时,也打击了不法商家和厂家,有力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
三十八年来,杨剑昌先后顶住各种压力,心中时刻牢记:为人民群众和消费者利益多办好事、实事就会感到无比的幸福、快乐、自豪、光荣和荣幸。因此从人民群众和消费者投诉的每一件琐碎小事做起,先后成功处理群众和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大案要案3100多件,其中亿元以上案件10多宗,千万元以上数十宗,百万以上不计其数,涉及群众和消费者20多万人,涉及金额达百亿;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达12亿元,移送案件给政府执法部门处罚入国库近3亿元。收到全国各地寄来的数千封表扬信、60面锦旗及10块牌匾。获得国家、省、市、区90多项荣誉。他被人们称为“布衣青天”。
各级领导关怀支持,接访大门从未关闭
为进一步发挥作用, 杨剑昌希望自己能有机会当一名人大代表。2000年4月,杨剑昌不负众望当选为深圳市人大代表。此后,杨剑昌连任三届市人大代表,向各级政府提出议案和建议420多个,文字达60万字,内容涉及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方方面面,被人们称为“议案大王”。
2005年8月,在罗湖工商局的支持下,杨剑昌又成立了市人大代表接访室,每月接访两次。接访室的“火爆”程度超出了他的预期,每次上百人来到接访室,杨剑昌不得不效仿餐厅拿号排队。
这可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杨剑昌接访后,需要将来访者填写的表格和反映的情况进行整理,附上个人意见,呈送给市人大常委会。之后,还要跟踪、督促职能部门解决问题。有时候,为了证实情况,还需要去现场调研甚至“卧底”。比如对黑食品厂、黑屠宰场、黑炼金厂、黑肉丸、黑牛奶、黑心棉、黑潲水油、地下钱庄、赌博窝点等的举报,他的做法是先暗访取证,然后形成材料上报。
从第三次当选市人大代表开始,杨剑昌不再跨区接访,市人大代表接访室也关闭了。事件引起《新华社东方周刊》、《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等十几家媒体的关注。著名时评家鄢烈山在南方日报上撰文,称杨剑昌为“国士”、“国宝”,强调要从制度设计上为杨剑昌分忧,让更多人挺身而出。
“议案大王”关闭市人大代表接访工作室,对杨剑昌和人民群众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但杨剑昌并没有停下脚步,他反复强调,他是“关门不谢客”,接访之门从未关闭。
原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邱枚对杨剑昌的评价是:“急公好义,敢于与歪风邪气、不公平行为做斗争,说话不怕得罪人。” 鄢烈山表示,他看过杨剑昌的简历,如果没有省、市和罗湖区有关领导的支持,杨剑昌根本不可能有市人大代表话语权。正因为深圳有这样的环境,才出了一个杨剑昌。
是的,正是因为有了包括单位领导在内的各级领导支持,杨剑昌才能坚持他的接访,并因此提炼出一个个有力度的议案和建议。从这方面来看,杨剑昌又是幸运的,而且他一贯坚持,人民群众和消费者利益无小事并高于一切!同时他还认为:金杯、银杯、石碑、木碑、奖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为人民群众和消费者利益,清正廉洁、两袖清风
杨剑昌只是个小人物,但天生犟脾气,从小就见不得不公平的事,眼里揉不得沙子。在几十年为人民群众和消费者利益的艰难工作中,他无私奉献、赤子情怀、不畏艰难险阻。在依法行使一个党员和公务员的职责,有时候确实不是那么简单的。
据多家主流媒体公开报道,杨剑昌作为一名党员和公务员,三十八年的光辉历程,杨剑昌凭良知、道德、责任,坚持清正廉洁、两袖清风,为民说真话、办实事、办好事,废寝忘食撰写了不少调研课题。杨剑昌几十年如一日,为党、国家和人民及消费者利益忠心耿耿,顽强拼搏,廉洁自律、无私无利,催人泪下的灵魂和精髄及信仰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所以很多报刊、杂志、网络、广播经常有宣传他的专题报道,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内地电视台、深圳电视台许多频道也有很多精彩感人的专题片,对杨剑昌进行宣传报道。全国高考的作文,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中也有采用杨剑昌的素材。(戴颉)
相关阅读
2022-08-26 10:31:14
2022-08-15 19:48:01
2022-05-31 16:49:27
2021-02-02 10:04:40
2019-09-16 20:4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