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四川什邡大地,草绿花开,蜂飞蝶舞,宽阔的道路四通八达,鳞次栉比的楼房遍布城乡,功能齐全的校园里书声朗朗,金黄色的田园中笑语欢歌,风景如画的雍湖公园游人如织……
真是令人难以相信,这就是曾经前发生惨绝人寰的特大地震的地方。也令人难以相信,这就是我曾经为之放声悲嚎的家乡什邡。
十年时间,虽然不算短,但在我们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极重灾区的人们心里,那场灾难仿佛就在昨天,永远也不能从心头抹掉。在这十周年时间节点上,作为“5.12”特大地震的亲历者、什邡水利灾后重建的参加者和重建成果的共享者,我有太多的感慨汹涌心间,有万般的情怀亟待抒发。
大家知道,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则是我们生命的源泉。然而,在那场特大地震瞬间,什邡唯一像样点的水库李公湖和近40口山平塘、16座提灌站被损毁了,33.94万人饮水受到严重影响;全市1633公里的灌溉渠道、6255处渠系建筑物和18座骨干桥梁也被损坏了;还有大量的江河堤防、护岸也被毁了,大部分水电站被损毁报废了,直接经济损失逾10亿元,给全市工农业生产和43万多市民生活及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影响。
灾后,什邡市立足民生水利,高标准、高起点迅速拟定出水利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方案。短短几个月后,总投资8亿多元的39个水利重建工作迅速在古代水利家李冰治水的什邡大地上陆续展开。历经三年时间的重建,什邡水利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巍巍蓥华山下,悠悠石亭江畔,章洛大地上一个又一个靓丽的水利工程相继展现在世人面前:一条条漂亮的输送水灌溉渠系纵横田间地头,一个个坚固的泄水防洪堤坝伫立江河岸边,一处处农村集中供水管网为20多万村民送去了甘甜之水……。今年5月底,什邡首座中型水库——什邡冰川湖水库将正式下闸蓄水,什邡城区居民将由此喝上源自数十公里大山深处的冰川水。
震后十年,什邡水利建设发展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作为水利人,我为此激动,为此欣慰,为此骄傲自豪。但我深知,焕然一新的水利基础设施,仅仅是什邡灾后发展变化的缩影。浴火重生的什邡,民生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灾后什邡更加美丽,而重建后的诸多“最”,更是纷纷被老百姓点赞和传诵。
譬如,最漂亮的是民居。在住房重建方面,什邡坚持“四个注重”:注重规划设计,科学定点选址;注重建筑质量,严格设防标准;注重风貌塑造,突出川西民居;注重设施配套,优化人民环境。如今走进什邡,最漂亮的是城乡居民住房,环境整洁优美,川西特色凸显,风貌明显改观,既富有特色又现代,已然成为灾区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最坚固的是学校。什邡优先安排资金、优先审批、优先提供物资保障、做好校园整合布局、校舍高标准重建和硬件提档升级工作,并安排19.02亿元资金用于学校重建。如今,不仅一所所现代化的学校拔地而起,新校园成为最安全、最牢固、最亮丽的场所;而且,建成的北京小学、七一中学、八一学校等都具备了全国县级学校一流硬件水平。
最现代的是医院。什邡将卫生重建项目作为安民利民工程,安排7.2亿元资金用于医疗卫生项目重建。如今,什邡医疗设备全面上档升级,医疗机构功能配套完善,“市、镇、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面超过了震前水平。投资4.1亿元建设的什邡市人民医院,成为了全省硬件设施一流、技术水平领先的大型现代化县级综合性医院。
最舒适的是福利院。灾后,什邡安排1.9亿元资金用于福利院设施项目建设,新建成的15个福利院设施都是按省一级敬老院标准修建的,设施功能完善、环境舒适,床位总数从震前的960张增加到2283张,能满足全市所有五保老人入院需求。北京援建什邡的第一个民生工程——什邡市社会福利救助中心工程,采用先进的节能材料修建,防火、保温、隔热效果突出,每户都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节水马桶等。
当然,最满意的是群众。坚持救灾就是救民、重建就是为民的民本观,大力做好扩大就业、安全温暖过冬、特困户帮扶、失地农民安置、“三孤”人员保障、伤残人员治疗康复、再生育服务、完善社保体系等工作,什邡让一项项举措惠及民生、一件件实事满意群众,使受灾群众不仅住上了好房子,而且还过上了好日子。
灾后十年,什邡焕然一新,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翻天覆地,令人无比欣慰,令人难以忘怀。作为灾区人,我们铭记更多多的,是灾难无情人有情,是党和国家的关怀,是全国人民的无疆大爱,是灾区人们的自强不息、奋力前行。无数事实证明,灾区之所以从灾难走向新生,从痛苦走向希望,从悲壮走向豪迈,再从豪迈走向复兴,离不开你、离不开我、离不开他!更离不开我们伟大的党和国家!(易延端)
相关阅读
2024-03-04 21:15:53
2024-02-22 13:38:44
2024-02-21 15:51:12
2024-02-02 17:44:52
2023-10-24 18:14:17
2023-10-10 10:5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