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4月16日讯(周云峰 通讯员 曲金丽)4月14日,由嘉兴博物馆、廊坊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桃符翰墨——嘉兴博物馆藏楹联书法展”在廊坊博物馆开展。
楹联又称对联或对子,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楹联之兴,肇于五代之桃符”,相传最早的楹联是五代后蜀主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
楹联书法的出现和发展,主要是在清代,这跟当时的“文字狱”相关。“文字狱”的发生,使原本其他领域的一些学者,纷纷转向了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等纯粹学术领域。加上彼时地下出土日多,活跃于乾嘉时期的以研究小学及考据之学,并以阐述儒学经典为宗的所谓乾嘉学派应运而生。在当时那个学术氛围之下,使专心于文字形态研究的人们,逐渐对字体本身由用笔、结体而生的视觉之美产生了兴趣,于是尝试着把这种美感实践于书法创作之中。
楹联与书法在清中叶各自呈现出高度繁荣的景象,二者艺术层面双重变奏,盘互交错,促使楹联书法这一独特的能动艺术形式在清代得以迅猛发展遂至鼎盛。
吴云行书七言联(清代)
康有为行书五言联(清末民初)
朱殷行书七言联 (清代)
吴受福七言篆书联 (清代)
王褆隶书八言联 (民国三十七年)
金蓉镜楷书八言联 (民国)
邓散木集宋人词 篆书三十言联 (民国三十年)
本次展出嘉兴博物馆馆藏楹联书法作品80幅,包含清代、民国时期众多名家之作,充分展现了楹联书法这一独特艺术的风采。
相关阅读
2023-10-14 11:29:14
2022-11-20 20:31:49
2022-09-16 22:36:58
2022-05-18 23:22:46
2022-05-01 20: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