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最好的状态就是眼睛里写满了故事,脸却不见风霜,不羡慕谁,不嘲笑谁,也不依赖谁,只是悄悄的努力,吞下了委屈,喂大了格局,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自己。 ——王晓霞
王晓霞,1968年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根河市金河镇,廊坊市女企业家商会副会长、廊坊仙成煤炭有限公司总经理、廊坊市信义金库担保有限公司总经理。
穷人孩子早当家
对于王晓霞来说,内蒙古金河镇虽然是生养她的故乡,但也是个难以忘记的伤心地。王晓霞生活在一个八口之家,父亲一人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直到哥哥和她开始上班,压在父亲身上的重担才减轻了一些。林区的工作异常艰苦,冬天工人需要在山里扎帐篷,用水就成为了难题,她的工作就是将河里的冰用铁镩子凿成一块块的运上山。哥哥和她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哥哥是采伐工,油锯响起,很难再听到别的声音,一次意外,当砍倒的树砸下来的时候,来不及躲避,十几米的树就这样砸到了哥哥的头上,血与雪的画面混合刺的眼睛生疼,那一幕直到现在还一直闪现在她的眼前。哥哥的意外离世,使整个家庭都处于悲痛之中,王晓霞换了一份新工作,抬木头、归摞、装车皮,十八岁的稚嫩身躯,禁不起重物,粗重的木头给王晓霞的右肩留下了难以修复的创伤。尽管这样的工作她也非常珍惜,但微薄的工资对于这个大家庭来说微不足道,她总在想什么时候可以出去看看,谋一条出路。
林区的冬天特别冷,这里的人们总喜欢穿一种特别厚的雪地靴,“这或许是一个挣钱的办法”,王晓霞在接受采访时回忆到,带着借来的本金,揣着十几个馒头,几个咸菜疙瘩,就这样踏上了去往齐齐哈尔的火车。第一次做生意没有经验,购买了二十双靴子,但是成本价很高,这样带着靴子回到了金河,如何卖出去成了一个问题,背着这二十双靴子,她挨家挨户的推销,就这样,王晓霞赚到了第一桶金200块钱。
历经生死,犹可笑矣
一次偶然的机会,廊坊的一个木材厂招收工人,待遇很不错,每个月能赚到一百元,为此孤身一人来到了廊坊,这时的她只有21岁。陌生的城市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孤独感,正值新年,这种孤独被无限的扩大,外面鞭炮齐鸣,万家灯火,她只能自己躲在屋子里蒙着被子偷偷哭泣。给家里写信的时候,跟所有离家在外报喜不报忧的孩子一样,信里只述说城市的美好,却从来不提自己的孤单无助。
陌生的城市带给王晓霞的不仅是孤独感,还有生活差异带来的种种不便。在这里,王晓霞第一次知道什么是蜂窝煤,也因此差点没了命。林区过冬烧木头,把炕烧的暖和和的,连带着屋里也特别暖和。廊坊则不然,这里的人们取暖是靠洋炉子。洋炉子弄不好,容易被熏着,也就是煤气中毒。那年的正月十五,天气特别冷,耐不住严寒,王晓霞将洋炉子搬进了屋,想着睡觉的时候再搬出去。被人发现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了,那时她已经昏迷不醒。在交谈过程中王晓霞一直说自己福大命大,命不该绝。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卖馒头纯属偶然,为了寻找商机,王晓霞每天骑着自行车在街上转悠。一天,她发现路边的一个老太太馒头卖的又快又好,一天能赚不少钱。她每天都骑车到这个路口,偷偷观察老太太如何卖馒头,老太太看王晓霞诚心,就将需要什么东西,怎么进货告诉她了,还热心的说:“你就在这卖,有什么事我还能照顾你。”王晓霞拒绝了:“大娘,我不在这卖,我在这不抢你生意吗,我去别处。”王晓霞的话感动了大娘,第二天亲自带着王晓霞去进货。就这样,王晓霞开始了自己的馒头生意。
曲曲折折,一路前行,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一天,暴雨突至,王晓霞躲避不及,车翻了馒头撒了一地。她将完好的馒头捡起来,放回到笸箩里,将沾了泥水的馒头小心翼翼的撕去外皮,留下能吃的部分放在袋子里带回家。这一幕被在附近吃饭的管道局的领导和几个学员看见了,学员们笑着说:“唉,你们看那个小姑娘,”领导指责了这几个学员说:“你们不要小瞧这个小姑娘,就冲这个她将脏了的馒头捡起来,就冲她还能在这卖馒头,这个小姑娘必成大事,你们比不了。”巧的是,几年后,在一次饭局上,王晓霞说起了当年卖馒头的经历,旁边的一个人恰好是当年的一个学员,他说:“没想到当年的那个小姑娘是你啊,真没想到,你能有今天的成就。”
信誉是最好的广告
最早,廊坊的企事业单位全用煤,王晓霞和丈夫每天骑着车在大街上转悠,寻找煤炭生意,看见哪家烟筒冒烟都要进去看看。每天起早贪黑,就这样一冬天,她们就拿到了好多笔生意。创业路上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是外地人,刚开始谈生意时别人根本不相信她们。为此,王晓霞想了一个主意,可以先用货,后付款。对于没有本金的王晓霞无疑要承担非常大的风险。她深刻地记得与物探院谈生意时,物探院的院长非常直白的对她说:“我不相信个人煤商,你们个人煤商全是骗子,”因为他们上过当,个人煤商提供给他们的煤不仅质量不行,而且数量上还虚报。王晓霞据理力争:“你们不能一棒子打死一船人,不能因为上过当就说所有的个人煤商全是骗子,你说你们要什么样的煤质,有什么样的要求,你说的我都给你办到,你先用着,觉得行你再付钱。” 物探院长被她的话打动了,决定给她一个机会,但是为了保险,同时也会使用另一家的煤。王晓霞答应了,只提了一个要求,两家的煤得分开放,她说:“我的责任我担着,别人的责任我不负责,这是底线。”第二年的时候物探院决定只用王晓霞一家的煤,而且一用就是十几年。到了后来与物探院交好的单位也慕名前来。
参加市医院招标的时候,她给予市医院的承诺是:“第一煤炭保质保量,第二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保证供碳及时,第三因为个人原因导致煤炭价格变动,自己承担。”非典期间,廊坊市医院出现了一例非典病人,别的煤商都不敢往里面送煤,王晓霞亲自穿着防护服进去送煤。还有一年冬天,天气特别冷,市医院半夜的时候没有煤了,王晓霞马上给车队打电话,可天气太冷,车的防冻油冻了,她半夜带着人将防冻油烤化,给市医院送了两吨煤,解了市医院的燃眉之急。
手记
因为善良,当年素不相识的大娘愿意亲自带着她,事无巨细地教她做生意;因为不屈,她才能在暴风雨中毫不退却,直到有了今天的成就;因为信誉,她才能以一个异乡人的身份在此地扎根。当员工向王晓霞讨教做生意的秘诀,王晓霞说:“做生意没有秘诀,专注做事,诚信待人,我不教你怎么做生意,我只教你如何做人,人做好了做什么都会成功。”王晓霞一直对她的员工说:“信誉是最好的广告,每一个客户都是传播者,这是金钱买不来的,不要贪图眼前的一点利益,失了信誉”。(赵敏)
相关阅读
2023-10-14 11:29:14
2022-11-20 20:31:49
2022-09-16 22:36:58
2022-05-18 23:22:46
2022-05-01 20: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