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3月27日讯(刘振山 周云峰)“3月20日,中共廊坊市委、廊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正式印发,这是我市‘三农’工作的指导性和政策性文件,非常重要。”3月27日下午,廊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廊坊市委农工部部长宋九胜等领导,就新出台的《意见》进行发布和解读。
廊坊市委农工部部长宋九胜、副部长王龙江、副调研员胡全党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的提问,中共廊坊市委外宣局局长、网信办主任兼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汪国会主持了发布会。
据宋九胜部长介绍,该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目标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有条件的乡村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大幅提升;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农民持续增收机制完善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实现现代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全面建立;农业绿色发展方式全面建立,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全部建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实现;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度提高;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到2050年,在全省率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市全面建成。
据介绍,《意见》突出谋划实施26个行动16个工程,主要包括八个部分: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通过瞄准京津两大市场,大力发展质量农业、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加快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2018年重点培育2个省级区域公用品牌,省级以上农业知名品牌达到90个。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升农村绿色生态环境水平。推进农业节水节肥节药,2018年完成节水技术推广面积300万亩,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年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90%,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0%以上;推进耕地林地河流综合治理,完善耕地休养生息财政补贴制度,建设高标准农田25万亩,革命性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全年营造林100万亩,其中新造3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1%以上。全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塑造美丽宜居乡村新风貌。一方面,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另一方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2018年新改建农村公路300公里,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5%以上,实现行政村全部通光纤宽带,4G无线网络实现全覆盖。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体制机制创新。重点推进8项改革:包括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发展、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制度创新、深化农垦改革、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创新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加快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等。有效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大力繁荣农村文化,提升乡风文明水平。实施文明村镇创建行动,组织开展“美丽庭院”“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星级文明户等选树活动,2018年县级文明村占比达到40%以上。探索建立农村诚信体系,实现乡村振兴中的“乡风文明”。加强农村基层基础,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包括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全面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健全和创新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持续加大乡村投入力度,确保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包括确保财政投入持续稳定增长,落实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政策,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强化金融支农力度,在信贷投放计划安排上向农村倾斜,积极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支持发展农业互助保险等。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确保党的大政方针和中央决策部署在农村落地生效,强化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领导责任制。
相关阅读
2023-10-14 11:29:14
2022-11-20 20:31:49
2022-09-16 22:36:58
2022-05-18 23:22:46
2022-05-01 20: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