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主场迁至廊坊,这对廊坊人来说,绝对是最大的新闻。因为,就三线城市承办顶级大型赛事,对廊坊市来说还是头一回。市民怎么看?市长怎么办?华夏俱乐部呈现给家乡父老交一份什么样的答案?球迷是不是嗨的起来?带着诸多的问题记者走进了廊坊市体育场。而第一个主场的胜负在记者眼里,比起办好第一个主场的赛事来就是小巫见大巫的事了。
天降若雪,气温偏低,乍暖还寒的北方,市民还能不能来?待主裁判一声哨响之时,32000人座位,除去隔离区,几乎座无虚席了,可见,天气寒冷,而市民观球的热情却十分高涨。也足以证明,华夏主场迁至廊坊,对球市的隐忧是多余的,廊坊人热爱体育,廊坊人更爱自己家乡的球队。到昨晚,已经一票难求,找记者要票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到今天下午13时,在体育场门口寻求退票的球迷络绎不绝。从入场到观赛,廊坊的市民展现出良好的素质,规范入场,退场有序,场地内绝少看到垃圾。更没有出现打架斗殴、球迷闹事的现象。
市长做的事情更加系统精致。首先是交通的梳理,非常的成功。谁都知道,一个三线小城市,空降近30000人,其交通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有50%的人驾车观赛,就是15000辆车,30%的人驾车也有近10000辆车,如何保证赛事不拥堵,赛后不压车,市公安局调集了大批警力,提前做好预案、反复演练,时至今天下午6.30分,记者计算了一下,从中午12点交通管制到赛后新闻发布会结束,公安交警已经整整工作了6个半小时不止,确保了第一个赛事顺利的进行与结束。其次是安保,偌大的体育场,占地170多亩,数不过来的通道和出入口,每个通道都有安保、每个进口都有安检,且每个安保人员都一丝不苟。有时我们记者故意闯关,想多几个采访的渠道,但是,都被铁面无私的安保人员按制度拦下。第三是消防,记者看到,在核心部位以及所有重大隐患的部位都有专门的消防战士值守,场外有消防车的集结,还有流动的背着沉重的消防器材的消防战士巡逻,真是的做到了万无一失。还有医疗、通讯等等系列都准备到位。而记者最关心的是自己个稿件如何发出去,采访的环境怎么样?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非常标准的新闻发布会大厅,还配有新闻工作室,室内还为记者准备了咖啡和小点心,WLAN、充电器、打印设备一应俱全,连临时存放设备和衣物的小橱子都有。行笔至此,想到市长和俱乐部为承办一个赛事所付出的努力,真的是费尽心思。
而俱乐部层面,可以说给我们交上了一分100分的答卷,就体育场来说,原来的“小鸟巢”经过俱乐部改造,已经面貌一新,无论是座椅、还是整个场地内的草坪、音响、大屏幕、广告位、环境色彩等等都令人十分的振奋。记者还悄悄的走访了体育场内部结构,从办公室和贵宾室、会议室各种设备用房,一应俱全,且处处窗明几净,文雅得体。记者本人专门留意了见多识广的两位主教练对本体育场如何评价?鲁能主教练李宵鹏说,“场地没的说,非常棒,一流!”。中央电视台记者问佩帅:对主场的场地如何评价?这位国际名帅同样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说,更衣室世界一流。一个从我们廊坊走出去的全国知名的企业,如今把球队的主场迁回廊坊,这是给家乡人谋的福利,同样也给家乡人民争了光,我们廊坊市从此有了开放的,可以与世界接轨的体育场。
而球迷层面,面对不用远足去看球了,就像过节一样的快乐、兴奋,他们早早的就在准备自己的口号、自己的歌声,他们负出了他们最炽烈的热情,在这个飘着瑞雪的午后,动情的呼喊出:我们一起战斗,我们一起战斗,我们一起寻找,属于我们的胜利!当祥云俱乐部看台下,缓缓拉起那个覆盖整个看台的那面“12人”旗帜时,廊坊,我真的为你感到骄傲。因为你的赤诚,因为你忠贞。
夜色低垂,我缓步走出体育场的西门,迎面,在和平路上依然还有10几位交警还在执勤,我问一个年轻的交警,我说,我采访您一下:听着里边的欢呼,你们是不是也想进去看球?那位小警察说,当然,可是我们不能,但是我们听着里边的呼喊声也很过瘾。我问他,你是几大队的?他说,我是交警一大队的。
我释然了,我曾经有过的疑虑。我为我是廊坊人而感到骄傲,因为一场联赛的胜败,其实,就是兵家常事,而,从此我们可以办一件未曾办过的大事,无论从哪个层面,从今天起,也许我们就提升了一个层次和档次,因为不曾经历不曾经验,未来一个开放的、与国际接轨的新型的廊坊,正昂首向我们走来。(作者:李国良、贾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