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2月23日讯(通讯员 赵云)为大年三十的团圆饭,在廊坊工作的外地人、在异乡工作的廊坊人都在抓紧时间返乡团员。订火车票、汽车票、预定网约车,一顿团圆饭牵动着数亿中国人的思念归家的情节。看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听着孩子们叫了一声爸爸妈妈,游子们都会潸然泪下。
您回家过年吗?有哪些回家的故事让我们感动,回家团圆,讲述回家的故事。
骑着自行车从天津回家过年
改革开放以后,廊坊地区的民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般生机勃勃,吴长青就在这样的“下海”大潮中,在一家私营木材厂担任副经理,在他的记忆里,1989年春节的回家之路让他尤为难忘。
当年民营经济发展迅速的情况下,不少企业都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辛苦经营一年,眼看着过年要给工人发下工资,而账上的欠款还有结清,吴长青决定先用家中的钱给工人发了工资,然后自己去天津市结算最大的一笔欠款。
眼看着就要过年了,家里也没有买年货,妻子虽然不理解吴长青的决定,但是最后仍然让他先把工人们的工资结清。
腊月二十一那天,吴长青把妻子给他买火车票的钱悄悄塞进了枕头下边,在厂子里骑上车自行车前往天津。从廊坊市广阳区到天津市静海区,足有120公里左右。吴长青顶着寒风,早饭午饭都没吃,终于在晚上十一点钟左右赶到了静海欠款的工厂。
“当时自己累趴下了,又累又饿,那个家具厂的门卫把我请进去之后让食堂给我住了一碗热面汤。那天晚上就在警卫室睡了一晚上。”吴长青回忆道。
第二天吴长青见到经理以后说:“您看这也快过年了,从廊坊骑自行车到天津也挺不容易,不为别的,这笔款子您从八月份到现在五六个月了,让我们过个好年,就给结清吧。”
对方看到吴长青这么执着,也不好意思继续拖欠,便把欠款以现金形式让财务科给吴长青结清,并保证春节以后一定把欠款利息补上。
拿着三千多元的现金,吴长青发愁了,虽然可以回家过个好年,可是怎么回去呢?坐火车回去的话,自行车就要放在这,为了省点钱,吴长青一咬牙,那就再骑回廊坊。在警卫室又住了一晚上以后,腊月二十三凌晨六点,他就出发回家了。
寒风仍旧凛冽,由于省下了火车票,吴长青在路上买了不少年货,路过天津城关买上点豆腐丝;路过大集买点酱菜和猪肉。晚上十点多走进家门,妻子还在等着他。
“听说我是骑自行车去了一趟天津,我媳妇可心疼了,但是拿着结清的欠款回家吃个踏实的团圆饭再累都值得。”吴长青笑着说道,“而且我媳妇还不知道我去的时候把钱放在枕头下边。”
这件事过去了将近三十年,吴长青再也没有骑着自行车去过天津,但是1989年那份骑车回家过年的幸福,是他不能忘记的回忆。
回家团圆,他需要乘坐各种交通工具
敬伟洲是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他是安徽宣城人。2009年他来到廊坊工作,9年时间里他去过非洲、中亚,但是只有3年回家过年。今年他早早请好了假期,准备好了带给爸爸的礼物,回家吃个团圆饭。
“我们工作性质比较特殊,和父母离多聚少,感觉亏欠父母的太多,纪念无论如何都要和媳妇孩子回家过年。”敬伟洲说。
敬伟洲上次回家还是2015年的时候,说起回家,他感慨万千。宣城属于皖南山区,丘陵地貌景色优美,但是却让回家之路充满了艰辛,首先需要做火车到宣城市区,这趟列车需要做16个小时,然后坐上客车前往郎溪县,又要将近两个多小时,然后从县城到自己的村子里做一次车,从县城到姚涛城镇敬伟洲坐过出租车,坐过拖拉机。从乡里到村里的一段路敬伟洲就步行回家了。
“开车也不方便,这么长距离很容易疲劳。老家在山区,开车我也担心安全问题。”敬伟洲说。
简单算来,从廊坊坐上火车到回到家中,需要将近24小时一天一夜的路程。为了一顿团圆饭,敬伟洲觉得就是现实版的“人在囧途”。
“希望以后能换一套大房子,把父母接到廊坊来一起生活,只要有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回家过年在外乡人永远的主题。”敬伟洲说。
吃顿家乡饭,让异乡人在廊坊的年味更浓
农历春节是阖家团圆的节日,但对于在廊坊工作的异乡人,因为种种原因,回家过年成为一件萦绕心头的难事。通过走访发现,虽然不能与家人团圆,异乡人纷纷以各自的方式庆祝春节。笔者在廊坊市区多家特色菜馆采访时发现,不少外地人选择在春节吃家乡饭来慰藉乡情。
10日下午,在廊坊市区光明东道北旺乡附近某饭店,几位出租车师傅在这围着经理预定着一顿大团圆饭,这是一场充满着乡情的聚餐。出租车司机由于工作特殊,春节期间是工作高峰期,大多数家在外地的司机师傅无法回家过年,但是吃一次故乡的饭,成为司机师傅们的一种选择。
“我老家吉林敦化的,2001年开始我就在廊坊开出租车,现在父母和孩子还在家里,我和爱人在廊坊打拼,这不春节打车的市民多吗,我想多赚点钱补贴家用,所以有三四年我都没回家过年。”出租车司机张师傅说。“俩人过年不热闹,我就和几个关系不错的开出租车的东北老乡决定大年三十出车回来在这聚餐,多点一些东北菜,尝尝家乡味。今年多挣些钱,明年就回家过年。”
一块前来订餐的司机周师傅也认为,四五家凑在一起吃个年夜饭比独自过春节要热闹得多,今天一大早,他就给父母打电话告诉他们不要担心自己,今年的春节和几个老乡一起过。之前周师傅都是自己和爱人两个人过春节,冷冷清清不说,过春节已经快成为一种敷衍了。今年春节,周师傅和几名老乡一起过节让他有些兴奋:“一个人过春节习惯了,现在我们一大帮人吃顿东北菜,尝尝杀猪菜和酸菜馅饺子,我就非常兴奋。”
双方父母团聚,有爸妈的地方就有回家过年的团圆
每到过年时,家住市区华夏幸福城小区市民郑宇就会面临一个两难的问题,妻子是山东德州人,自己是廊坊文安县人,为了工作的需要,两人都在廊坊市区工作而且安家落户。但是每到过年时,因为两个人都是独生子女,怎么过年成了小两口的难题。
按规矩媳妇要跟着丈夫回文安过年,大年初二在回娘家,这样小两口就要在大年初一下午回到廊坊市里,次日乘坐高铁回到德州,这种做法可是把两个人折腾的身心疲惫。
“然后我爱人提出来一个办法,就是今年在我家过年,明年回他家过年,但是只试了一次,发现双方父母都会很孤单,所以这种方法也不了了之。”郑宇说。
但是今年,两个人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刚进腊月,郑宇就为岳父母预定了火车票,他的爱人则回到文安老家说服公婆,两家老人在一起廊坊的家里过年。
“只要有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回家过年就是为了团圆的感觉,今年我们家就实现大团圆了。”郑宇的爱人说。
按照廊坊地区的习俗和德州过春节的规矩,郑宇和爱人重新布置了屋子,让两家老人安心居住,早早的准备好了年货,为双方父母买了礼物。2月9日,郑宇去高铁廊坊站把岳父母接回来,他爱人也在文安老家公婆接到家中,就这样,两家在一起过年解决了小两口的难题。
“爸妈一到家就操持着干这干那,带孩子做饭都不用我们操心。本来想让父母和我们一起休息,但是在爸妈眼里,家里有干不完的活。”郑宇说,“而且能和亲家在一起过年,双方老人也很开心,我们结婚这么长时间,除了我爱人生孩子,两家一直没能好好聚聚,也是我们做儿女的亏欠父母太多。”
看着妈妈精心裁剪着窗花,爸爸在厨房忙来忙去,郑宇觉得团圆就在这一个显得特别珍贵。
随记:回家团圆是春节永恒的主题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春节还是那个我们小时候掰指头算日子的春节。而回家团圆却在不少人的生活中成了一种可望不可即的享受。年根底下,大小车站,机场,码头各种方式乃至摩托大军都要拥挤着,赶在大年三十前回家。父母在哪,哪里就是家。老人依然有着浓厚的过年情结,年复一年坚守着他们的春节‘情结’,春联、福字、年画、祭祖、压岁钱等年的专有物事在他们心中分量依然很重……
恍然之间,又是一个春节。您还记得有多长时间没回家过年吗?家中父母等待着游子平安归来,那顿团圆饭的意义在他们的心里无比厚重。吃着家乡菜,听着乡音,和父母唠唠嗑,和亲戚拜个年,仿佛我们又回到了童年。
回家的这顿团圆饭,应该是春节永恒的主题。
相关阅读
2023-10-14 11:29:14
2022-11-20 20:31:49
2022-09-16 22:36:58
2022-05-18 23:22:46
2022-05-01 20: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