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独家资讯

家族风雨几浮沉 甜蜜事业传百年

发布时间:2018-02-08 18:29:02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魏晶晶

中国网2月8日讯(通讯员 任雨薇 陈洁)“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这民谣一唱,年味儿就越发浓了。年关将近,不少人家都在张罗年货,糖果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过年吃糖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寓意甜甜蜜蜜,而腊月二十三,则是人们大量采购各种糖制品的“节令”。5PY粤港澳生活网_品味粤港澳大湾区生活

今年冬天,跟随儿孙进城多年的老酥糖匠人、78岁的王希河坚持要回到位于河北廊坊大城县权村镇王权村的老家过冬,为的是重振自己撂下近30年的制糖手艺,并把这门手艺传给自己的孙子—王硕,这个“90后”小伙子将成为王氏家族糖坊的第五代传承人。5PY粤港澳生活网_品味粤港澳大湾区生活

在过去近百年岁月中,这个家族的命运几番沉浮起落,似乎都与制糖手艺有着剪不断的联系。5PY粤港澳生活网_品味粤港澳大湾区生活

家道中落,颠沛流离,先祖学艺谋生5PY粤港澳生活网_品味粤港澳大湾区生活

“有个一技之长,就不愁没饭吃”,王希河说。虽然年近耄耋,但王希河看上去并不显苍老憔悴,倒像是比实际年龄年轻些,并非保养得宜的那种年轻,而是在多年辛勤劳作中不知不觉练就出的好身板。5PY粤港澳生活网_品味粤港澳大湾区生活

“不愁没饭吃”,这话放到现在,年轻人听起来都难免觉得有几分怪异,可王希河的儿孙们对这句话却是从小听到大的。对于他们这个家族来说,先祖最初学艺就是为了一家老小能吃顿饱饭。5PY粤港澳生活网_品味粤港澳大湾区生活

百年前,王家算是十里八乡日子过得相当兴旺的地主大户,家中田产丰盛。当时,就连附近留各庄的地都有不少是王家的祖产。再丰厚的家产,也经不起有败家的子孙。到王希河父亲那一辈儿,祖产已经被败光了七七八八。“屋漏偏逢连夜雨”,有一年夏天,眼看就到麦收时节了,突如其来的一场冰雹,让田里的庄稼几乎颗粒无收,也把王家的日子逼到了绝境。5PY粤港澳生活网_品味粤港澳大湾区生活

无奈之下,王家老爷子——王希河的爷爷带着妻子儿孙拾荒讨饭,一路到了保定的高阳县。在那里,几经磨难站住了脚跟,结识了不少朋友,经人介绍得以拜师学艺,开始学做糖。5PY粤港澳生活网_品味粤港澳大湾区生活

王希河至今记得,他们在高阳时居住的那个小院落,院子里是菜园,大人们每天忙着耕种和做糖,他们这些小孩子虽年少,却并没有享受到多少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王希河的女儿说:“我的姑姑、叔叔到七八岁上还没有衣服穿。”那时候日子艰难可见一斑。5PY粤港澳生活网_品味粤港澳大湾区生活

说起来,王家那段苦日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王希河的父亲败光了祖产,但王希河印象最深刻的却是那些年父亲为整个家奔走操劳的辛苦。一家人甘苦与共的记忆那样珍贵,似乎也没有理由生出什么怨恨来了。5PY粤港澳生活网_品味粤港澳大湾区生活

少小耳濡目染,一生精研一技5PY粤港澳生活网_品味粤港澳大湾区生活

俗话说,“敲锣卖糖,各干一行”。王希河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最难的行当就数做糖。5PY粤港澳生活网_品味粤港澳大湾区生活

直到现在,王希河对父亲的精湛技艺仍记忆犹新,充满敬佩。他说,1954年年节期间,他14岁,差不多该算大人了。当时,父亲在高阳县东关卖糖,离他们的住处有一里地。糖都是现送现卖,他就负责用大白瓷挑盘给父亲送糖。糖果供不应求,王希河总是一路小跑。一次,他挑着糖葫芦走到土城墙附近时,脚下一个不稳,摔倒在地,糖葫芦全掉到了沙土里。王希河又急又怕,糖葫芦毁了,父亲那边还等着货要卖呢!他只得从土里捡起糖葫芦,先去找父亲。到了那边,父亲一看,不慌不忙地安抚住不停哭泣的他,拿起鸡毛掸子来回一掸,只见糖葫芦又恢复了玻璃一样的光泽,一点土星也没有,跟刚蘸的一样。王希河说,可见父亲当年熬糖的时候,对火候的掌握达到了怎样炉火纯青的程度。5PY粤港澳生活网_品味粤港澳大湾区生活

就这样,在那艰难困苦的岁月里,王家人靠着制糖这门手艺得以糊口。等到孩子们大了,继续学艺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王希河的二哥学艺较早,除了随父学艺,还跟过一个当地鼎鼎有名的做糖师傅。那位师傅姓韩,曾是天津一家制糖厂的总技术师,为了把自己的技术发扬光大,他放弃高薪回到家乡。5PY粤港澳生活网_品味粤港澳大湾区生活

“那些年,韩师傅都是带着学徒们去赶庙会,支上一个大棚,当着一大群人开始做糖。”王希河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糖果业最兴盛的时候,那会儿人们都爱吃甜。糖棚一支起来,围观者总是络绎不绝。大锅当街熬糖,空气里似乎都是甜蜜的气息,旁边放着五六米长的铁案板,糖熬好了,韩师傅像揉捏面团一样,一抖一甩,铅笔一样粗细匀停、闪着诱人光泽的一条条糖就铺放在了案板上,然后再断块出售。这份手艺,可以说是出神入化了。王希河的二哥跟韩师傅学艺3年,得了不少真传。5PY粤港澳生活网_品味粤港澳大湾区生活

王希河15岁左右开始学艺,爷爷和父亲都是做糖出身,从小耳濡目染,学艺之初就比别人占了先。家传的手艺,他自然学足了十成十,二哥在外习得的本事,他也都仔细研习,后来还专程到当时保定的糖果技校学习。说不清是对糖果行业无来由的热忱,还是性格中本就有好学好钻研的劲头,从接触制糖手艺,王希河就如痴如迷,几十年不断钻研,精益求精。5PY粤港澳生活网_品味粤港澳大湾区生活

各类糖果中,数酥糖制作工艺繁复,从选料到最终加工完成要经过十余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非常考究。明知“老大难”,偏向难处行,王希河对酥糖的钻研也是最深入的,他不断学习研究,陆续掌握了4种酥糖制法,基本囊括了酥糖的所有传统做法。或许正是因为早年间研习精深,才会在中断这门手艺近30年后,依旧娴熟不减当年。5PY粤港澳生活网_品味粤港澳大湾区生活

一家人的糖坊,一家人的记忆5PY粤港澳生活网_品味粤港澳大湾区生活

王家父子、夫妇、长幼兄弟之间,看上去就是极和睦的。对于家族的糖坊,他们都有一份粘稠、甜蜜的记忆。5PY粤港澳生活网_品味粤港澳大湾区生活

王希河那一辈儿,技艺最出挑就是他与二哥。上世纪50年代末,随着日子逐渐好转,王家人思乡情切,重回故土。有一段时间,王希河与二哥曾一起经营糖坊。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冬天,王希河与二哥做了一个“试验”——去北京卖自家产的酥糖,想看看走出家乡,自家的糖是否有“竞争力”。那两个月,王希河跟二哥在北京租了一个住处,做好了糖,白天就到酒仙桥附近去卖。没几天,糖就开始供不应求。“经常是连续做一天一夜的糖,一个钟头就被抢光了。”王希河说。5PY粤港澳生活网_品味粤港澳大湾区生活

糖坊承载着王家人的骄傲,也让他们品味到生活中甜蜜夹杂艰辛的百般滋味。糖坊一直贯穿于王希河四个儿女的成长记忆中。小时候的记忆是,父亲每天晚上做糖做到凌晨1点来钟,不到3点就要收拾东西去赶集,等到一入冬,糖坊就越来越忙,一直忙到除夕,家里连房子都没时间扫,更不用说备其他年货了。长大后,他们都在糖坊跟着做过糖。三个女儿分别出嫁后,也没放下糖坊。王希河的几个女婿也曾跟着在糖坊做事,对这门手艺也或多或少懂一些。5PY粤港澳生活网_品味粤港澳大湾区生活

说起来,王希河的儿子算是学艺最精的,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全家人再靠做糖这门“苦差事”糊口已经不容易了,他便没有选择靠手艺谋生这条路,做起了生意。眼看儿子生意做得好,在城市里安了家,孙辈的孩子们打出生后就没见过家里做糖的盛况,王希河似乎觉得,自家的糖坊真的已经在渐行渐远。5PY粤港澳生活网_品味粤港澳大湾区生活

王希河的儿媳总是对家传的酥糖手艺赞不绝口、念念不忘,几次央求王希河在家里试着做做,顺便把手艺教给孙子。王希河说,城里的楼房实在没办法做,便一直没做成。5PY粤港澳生活网_品味粤港澳大湾区生活

重开糖坊,把甜蜜的馈赠留给后人5PY粤港澳生活网_品味粤港澳大湾区生活

近两年,随着年事渐高,王希河愈发放不下自己的手艺。“从我爷爷那辈开始接触、制作酥糖,到我父亲、哥哥的传承,再到我潜心学艺,这个酥糖的味道已经延续了百年。”王希河说,他身怀这一身技艺,中间却撂下了近30年,没有好好发挥出来,如今希望能尽最大的努力把这技术传下去。5PY粤港澳生活网_品味粤港澳大湾区生活

2017年入冬前,王希河与儿孙就开始张罗着要重开糖坊。11月初,王希河与孙子王硕在老家院子里垒砌好了一台磨盘,把两间厢房收拾出来,摆上气炉子、案板和锅。11月18日,糖坊重新开业。在王希河的指导下,王硕和几位工人一丝不苟、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熬糖、拔糖、铺料、断块儿……5PY粤港澳生活网_品味粤港澳大湾区生活

“从选料就很讲究,芝麻都要用最上乘的,然后水洗、烘干、炒熟,再碾磨,只有充分碾磨,才够细致,味道才足。蔗糖用的是广东产的,需要看其成色仔细筛选。熬糖的火候,拔糖时的温度,都丝毫马虎不得。”王硕虽年纪尚轻,却很有手艺人的沉静、专注气质,学艺才几个月,已经能将这手艺的不少要领讲得头头是道。5PY粤港澳生活网_品味粤港澳大湾区生活

此前,王硕一直在杭州做生意,为了专心学艺,暂时放下了工作回到家乡。跟着爷爷学艺,他一点不以为苦,尽管他已经吃了不少苦头。刚出锅的糖温度都达到140℃-150℃,王硕手上布满了烫伤留下的新疤,不过动作也逐渐娴熟起来。5PY粤港澳生活网_品味粤港澳大湾区生活

“现在做的还不够好,似乎刚一入口的时候有点发呛。”尽管王希河对孙子一再鼓励、肯定,但王硕对自己的技艺还有一些不满,渴望精益求精。王硕几位姑姑家的表弟、表妹都在外地上学,自打糖坊重新开张,全家人就都盼着几个孩子早点回家,共同见证家传的这门做糖手艺。5PY粤港澳生活网_品味粤港澳大湾区生活

之所以坚持要把这酥糖手艺传下去,王希河说,他就是希望让新时代的人们有机会见见、尝尝那份传统的味道,将来也算是留给世人一个纪念。5PY粤港澳生活网_品味粤港澳大湾区生活

对于自己与酥糖一生的不解之缘,只上过两年学的王希河说了一段充满诗意的话:我如同一个微小的石子,沉淀在深海底,沧海桑田变迁把我重新托回陆地,我闪闪的发出微小的光芒,那就是来自古老工艺酥糖的光照……5PY粤港澳生活网_品味粤港澳大湾区生活

记者手记:执着于技艺中的温度5PY粤港澳生活网_品味粤港澳大湾区生活

快过年了,听这样一个故事,心情是有些温暖的。这是一个关于传承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家的故事。有时候会觉得,拉开时间的维度,每个人、每个家族的故事,竟都是一段荡气回肠的史诗。5PY粤港澳生活网_品味粤港澳大湾区生活

想起前段时间看的《寻梦环游记》,音乐梦想让家人分离,做鞋手艺把大家聚到一起,当时看的时候只觉得这设定很有趣,仔细想想,手艺似乎确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带着粘稠的、可以融合的温度。5PY粤港澳生活网_品味粤港澳大湾区生活

接受采访时,王希河说,工业化生产带来了物质的充裕,但也带来一些问题,有些吃的、用的东西变得“虚伪”。做的东西一用就坏,吃的味道似是而非,这不符合我们古老传统的思想。他说:“我们做出来的东西就要真材实料、经久耐用,毕竟,物质生产是为了减轻人们生活的苦难,做东西的时候,眼里看到的应该是人民群众,不能只奔着钱。”5PY粤港澳生活网_品味粤港澳大湾区生活

眼里看到的究竟是人,还是利益,这直接关乎着技艺中是否有温度。5PY粤港澳生活网_品味粤港澳大湾区生活

相关阅读

今年10月22日至23日重阳节期间,阳江市将在海陵岛螺洲海滨公园举办2023年阳江国际风筝邀请赛。[详细]

2023-10-14 11:29:14

据澳门生产力暨科技转移中心消息,澳门“时装设计及製作文凭课程”毕业表演将于11月23日下午7时半假澳门科学馆会议中心会议厅举行。课程是澳门生产力暨科技转移中[详细]

2022-11-20 20:31:49

凌晨5点,在福田区的一家肯德基餐厅内,员工们正忙碌而有序地准备着食材——接到辖区最新的抗疫保供订餐需求,餐厅要在早上7点前将6000余份早餐送到周边的居民以及坚守[详细]

2022-09-16 22:36:58

身处深圳特区的百仕达小学,视体育为教育的基石,不仅希望学生在体育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更希望学生能掌握体育这种世界语言,加强与不同国家、不[详细]

2022-05-18 23:22:46

5月15日,珠江啤酒在广州的珠江琶醍举办以“高端引领 大有可为”为主题的2022年品牌发布会。 [详细]

2022-05-17 10:30:59

为了感谢援沪医疗队的无私奉献与坚持坚守,百胜中国将调动全国各地肯德基和必胜客餐厅资源,准备3万多份感恩礼包,期盼援沪医疗队早日凯旋,领取这份浓缩了百胜中国45万[详细]

2022-05-01 20:51:45

头条信息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3月3日,TCL·2024惠州马拉松新闻发布会暨赞

滚动资讯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刊登广告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广告 展会 无线

电子邮件: 289839078@qq.com 电话: 0086-755-21033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