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桂英,湖南湘潭县排头乡辰山村村民,一个看似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乡下老人,然而她从24岁到72岁的48年里,不离不弃,坚持照顾瘫痪不能自理的丈夫,赡养年迈的公公婆婆,抚养小孩长大成家立业,用瘦弱的身躯撑起了整个家,成了当地人人称赞的“大好人”。
黄桂英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伴48年
黄桂英的荣誉
留下容易坚守难,更难的是坚守了整整48年。她的模范事迹得到了亲属乡邻的一致称赞,也影响和改变着这里的社会风气,形成了浓郁的向善向孝氛围。
见到黄桂英老人是2017年12月15日,由于她家没条件迁出来,房子还建在小河边,独门独户的她家四周全是田地,靠一条7-800米的泥巴路与乡村水泥路相连。
一进堂屋,桌子上是一排荣誉证书,桌子底下是一条几公分宽的裂缝,一直延伸到墙角,墙上也有很多宽裂缝,黄桂英的儿子颜柏林告诉我们,这房子是由于原来的土砖房要倒了,家里条件太差,拿着从岳母家借来的200元来建房时,为节省成本,地基没打好造成的。
来到黄桂英卧室,简陋却又洁净,墙台上摆放着几盆绿色植物,72岁的她正躺在床上打吊针,深深的皱纹布满了她那张瘦小的脸庞,腊黄的脸和苍白的嘴唇一看就是饱经过风霜,医生说她有冠心病,血压也偏高,还有偏头痛,已经不能再做重体力活了。
“老伴今年初春走了,他是个苦命人,整整在床上瘫痪了48年,下葬那天也是滂沱大雨,几乎出不了门,门前这条路也像泥巴粥,根本伸不得脚”。当我们问起她的老伴,虽然过去半年多了,她的言语中仍有难以掩饰的悲伤。
1963年,年仅17岁的黄桂英嫁给了大她8岁的颜家福,1969年初,年轻力壮的颜家福突然被检查出患有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住院治疗了较长一段时间,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后,又到处借债,直到再也无力支付医疗费用,只好出院,回家靠吃草药治疗。随后,颜家福的病情不断恶化,肌肉开始萎缩,最终瘫痪卧床不起。
黄桂英在经过无数次的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毅然决定留下来撑起这个风雨欲来的家。为了防止自己的决心动摇,为了让丈夫和他的亲人放心,这一年,黄桂英为了“断了自己改嫁的后路”,主动到医院做了结扎手术。
一日三餐要人喂,手脸身体要人擦,对于只能躺在床上却又很爱卫生只穿白衬衣的颜家福来说,这些还只是最基本的要求。也许是长年累月出不了门,他很喜欢关心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每天一有空,黄桂英都要把自己在外面的所见所闻,哪怕是左邻右舍芝麻蒜皮琐碎事,一一讲述给丈夫听,他也听得津津有味。
为了怕农忙时颜家福没人陪伴而孤单寂寞,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家里基本生活都难以保证的情况下,黄桂英硬是从牙缝里抠出点钱来,给丈夫买了一台收音机。从此,收音机成为颜家福了解外面世界的最好渠道。正因为有了黄桂英这个广播员和收音机,在床上一躺就是40多年的颜家福还成了当地有名的“百事通”。颜家福也因此用坏了十多台收音机。
一直以来,家里除了种田和喂猪外,没有其它收入,黄桂英就把自己家里种的蔬菜瓜果拿到十几里以外的东风街集市上去卖,一个月六次赶集,风里来雨里去,都是肩挑手扛的,一年到头几乎从未间断过。每次赶完集,总要从仅有的一二十块收入里拿出几块钱来买点老伴喜欢吃的东西带回去。
颜家福瘫在床上几十年,吃喝拉撒都在床上解决,一般的病人的房间里一定会有一股难闻的气味。勤劳爱洁净的黄桂英却避免了这一点,走进颜家福的卧室,不但没有闻到这种怪味,而且还有一股的淡淡的熏香扑鼻而来,所以家人和左邻右舍一有空都愿意过来陪颜家福聊聊天,黄桂英还给爱美的老伴盖红被子,穿白衬衣,到了热天,给爱出汗的颜家福一天擦几次身体,换几回衣服,老伴有点情绪时都让着他,从不对他发脾气,正是由于这样细心的照顾,这一切颜家福也深知妻子不容易,脾气改了好多,有时还会安慰一下在外面受了委屈的妻子,两人在一起的时候,经常是有说有笑的。家人的细心照顾和他本人的开朗增强了他坚强活下去的勇气。
排头乡领导看望黄桂英老人
“去年农历五月二十日,是老伴80岁生日,这也是他躺在床上过的第47个生日。县里、乡政府好多干部、亲朋好友为我丈夫办了个热闹的寿宴。那一天,老伴特别高兴。”
“老伴虽然在床上瘫了大半辈子,条件是很苦,但没受多少委屈,平时听听收音机,大家一有空就陪他聊聊天,我们也是报喜不报忧,他心态也好,子女也很孝顺,今年快满80岁时才走的,也算是高寿的了,说到这,她的嘴角流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老伴走时,没有告诉政府,他们工作太忙了,再加上天气也不好,更不要给他们添麻烦了。我相信老伴在天之灵也会支持我这样做的”。说完又连咳了几声,在一旁的儿子连忙给她正在打点滴的手盖好被子,儿媳妇赶紧倒了杯热开水送过来,场面十分温馨感人。
当我们问到她有什么困难不?老人家却摇摇头,“没什么了,现在吃穿不用愁,这几年党和政府给了我好多荣誉,总是派车接我去湘潭和长沙开会,逢年过节总有市、县、乡的领导提着大包小包来慰问,对我们很关照。”她咳嗽了几声,接着说,“以前还给我和患过小儿麻痹症、说话和手脚都不利索的儿媳妇办了低保。我都觉得不好意思,自己有手有脚的,照顾自己的老公是应该的,哪怕他再活十几二十年,只要我能动弹,就不会委屈他。”
听到这,我震撼了,这话居然出自一个没读过几年书的乡村老人之口。
这时,旁边的邻居想要拎起黄桂英儿子的裤管给我们看,这个50岁的汉子还不好意思地躲了躲,在我们的一再要求下,他才勉强给我们看了一下,包满纱布的脚掌是今年8月在株洲的一个工地上打临工时被钢管砸断的,诊断证明书上注明为开放式骨折,医生建议起码休息一年以上,到时看恢复情况才能决定何时能工作,听到这,我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对于经济上捉襟见肘的颜家来说又无异于雪上加霜。
当我问起他平时收入来源的时候,他告诉我们,他家有3亩多田,还承包了别人家3亩多田,农闲时就到四周工地上打点零工补充一下生计,就是不知这脚伤何时能痊愈,而且医生告诉他,就算好了后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干力气活了。正当我为他担忧的时候,他接着说:“这点伤算不了什么,过段时间就好了,农忙时儿子和姐姐一家人都会来帮忙的,等脚好点,我还要去河里捞点砂石把门前这条路修一修”,言谈中,目光中闪过一丝坚毅。
“我们还年轻,没事,我现在最担心的是我娘的身体,毛病越来越多了,她累了一辈子,也苦了一辈子,等她身体好点,带她进城做个全身检查,就希望她能多活几年,过几年轻松的日子。”
当我问黄桂英老人有什么心愿时?快言快语的邻居马上接上了话,就是快点讨个孙媳妇,孙伢子(湖南话,孙子的意思)都27了,人老实本分,一晃就要30了。
听到邻居的话,黄桂英脸上掠过一丝忧虑,接过话茬,“其实我孙伢子特别孝顺,以前隔段时间就要回来看看我们,自己平时舍不得,但每次回来都要带点城里的新鲜水果来给爷爷奶奶吃,一到家就陪爷爷聊天,给他喂饭,帮他擦澡,爷孙俩有说有笑的,有聊不完的话。可惜那时家里条件差,他只读了个小学就去做事,能吃苦,就是太老实了点” ,说到这,老人家脸上洋溢着自豪地补充了一句。“如果哪个姑娘嫁给我孙子,他肯定会对她很好的”。
采访结束后,我们执意要去他家楼上看一看,房子建了十几年了,二楼连个水泥地板都没有,但是地上很干净整洁,墙上到处是用水泥补起来的裂缝。顔柏林看着我们的诧异的表情,告诉我们,现在在家养伤,正在把楼上的杂物腾出来,还准备把地面和墙壁整一下,装上水电,给儿子准备间好点房子,万一哪天有人来相亲,也有间像样点的房子。
从楼上下来,那位热心的邻居把我拉到一旁,指着左边几间房屋对我们说,“别看黄桂英瘦瘦小小的,但舍得做,以前生产队出工的时候,她是家里仅有的一个劳动力,比男子汉的工分还拿得多(工分,就是计算报酬的一种标准),不然怎么养活这一家人?不比别人做得多不行啊。这几间杂屋就是前几年建的,她家里没钱,就只请了2个泥工师傅,副工都是她带着崽和儿媳妇来做,白天挑砖、和沙还要做饭,晚上还要到河里去挖沙子,好多男人都吃不了这样的苦呢!他们一家人都是难得一见的好人,吃尽了苦头,就是太老实。根据今年新的低保政策,她们家仅有两个低保指标都被取消了,她觉得只要是国家政策决定的,都支持,不能搞特殊,还不让我跟你们说”。
告别之际,老人家一定要从床上起来送我们,老人的女儿拿过一件崭新的、比较时髦的袄子给老人穿上,我开玩笑说,“你老人家穿得比年轻人还俏嘛”!老人的女儿说,“我妈历来都爱美,家里到处种点花花草草的,现在我家的条件好了点,多给她添了点衣服,都是比较俏色点的(俏色—时髦的意思),我妈喜欢这样的,别看条件差,每次去城里开会,她都要把自己收拾得精精致致的,还要带上我送给她的珍珠项链。”
听到这,外面虽是寒风带雨,笔者心里却升起一股暖流,望着眼前白发苍苍的黄桂英老人和她的家人,笔者思绪万千,“守一年半载易,坚守48年难”,湘潭作为湖湘文化的发源地,正是有“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这样的千年古训,莲乡大地涌现了一批像黄桂英这样的看似平凡实则大爱的普通老百姓,她们打破了“夫妻大难临头各自飞,久病床前无贤妻”这样的魔咒,也是她们让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他人言传身教,让勤、俭、贤、孝的春风从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吹遍整个三湘大地,让浮躁的我们相信人间有真情,处处有真爱,不管发生了什么,一定不能磨灭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哪怕是再苦再累,也要快乐着。 (通讯员 刘伯宇)
相关阅读
2020-12-16 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