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阳镇是灵宝市唯一一个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底蕴厚重。1936年10月,陈先瑞等率领的红七十四师在朱阳坚持豫鄂陕根据地斗争,红军从卢氏木桐沟来到朱阳山区的下河、秦池、蒲阵沟、石坡湾,取道犁牛河,前往革命圣地延安。之后,新四军在朱阳山区建立卢灵洛根据地,配合朱阳老区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在有名的铁匠驮战斗、秦池会师和朱阳阻击战中,打垮了国民党地方反动势力。
红色老区是朱阳人民的宝贵资源。如今,朱阳镇党委、镇政府依托革命老区优势,引领老区人民继承革命光荣传统,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老区精神,推进老区红色文化旅游、美丽乡村建设。
以红色文化影响后人。为了提升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朱阳镇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革命遗址。2010年、2013年,朱阳镇文化组织旅游办组织调查组对全镇革命历史遗址进行了拉网式普查,对53处革命遗址进行拍照、登记、分类造册整理,统一标识,撰写了革命遗址保护与利用情况调研报告。报告对革命遗址的位置、历史事件、历史作用、历史地位和保护利用等情况进行了认真阐述,并提出了保护的意见和建议。2015年,全镇统一制作标牌,对大村红军养伤洞、黑山村新四军战地医院等9处重点革命遗址统一进行标识挂牌,进一步夯实了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发展基础。2017年8月,朱阳镇专门成立朱阳镇党委老区革命遗址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历时1个月,展开新一轮普查登记、革命历史实物收集、革命历史事迹影像采集等工作。采用修建革命遗址纪念碑、纪念地摩崖石刻等形式,推进革命遗址保护工作。革命遗址普查小组共搜集革命历史实物28件,采访80岁以上老人37人,录制革命历史事迹视频1套,拍摄照片145幅。此外,朱阳镇还组织开展“重走红军路”系列采风活动;组织编写老区红色歌曲,拍摄老区革命照片、视频;排练反映老区军民鱼水情的群众文艺节目,《英雄冠云山》《犁牛河赞歌》《革命老区朱阳镇》《红色卢灵关》《家乡的松明火把》《诗韵朱阳》《红嫂的故事》等很好地宣传了朱阳老区的红色文化。
以红色场馆鼓舞后人。2016年5月12日,朱阳镇革命历史纪念馆在镇第二小学西院开工建设,总投资260余万元,占地313平方米。该馆以红色记忆为主线,按照时间顺序,先后分为“红军来到朱阳山、同仇敌忾驱日寇、朱阳来了解放军、朱阳人民迎解放、红色基因代代传”五大主题教育板块,展出1个主题雕塑、326幅图片和5万余字革命历史资料,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展示朱阳镇的革命历史。朱阳镇革命历史纪念馆自2017年3月开馆以来,成为全市党员干部接受党性教育基地,尤其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来自各县(市)、区的党员干部到此参观学习,接受红色教育,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
以红色教育培养后人。红色教育是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载体。一直以来,朱阳镇以红色教育为重要抓手,积极打造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建红色主题教育校园文化,注重育人效果。朱阳镇以革命纪念馆建在镇第二小学校园这一独特优势,精心打造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些前来参观学习的师生在这里缅怀革命先烈们的光辉业绩,接受爱国主义、革命光荣传统教育。朱阳镇学习建立以革命传统教育为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制定红色校园文化实施方案,组织编写红色教育校本教材,开设红色教育校本课程,举办讲故事、观看影片、阅读红色书籍、传唱红色经典歌曲等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活动,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课题研究,积极创建红色校园文化,为孩子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积极依靠上级老区建设促进会,争取优惠政策,着力推进老区红色教育线路上的朱阳第二小学、秦池小学、犁牛河小学创建红军小学,积极加盟全国“红军小学”联盟,与省内外红军小学接轨,奋力打造红色教育文化品牌,为推进老区繁荣和发展作出新贡献。
以红色旅游鞭策后人。红色旅游是革命传统教育观念和旅游产业观念与时俱进的结合,既是观念的创新,也是产业的创新。朱阳镇坚持以学习革命史为目的,以旅游为手段,使游客将红色旅游与山水旅游融为一体,达到“游中学、学中游”寓教于游、润心无声的境界。朱阳境内南有英雄冠云山,北有魅力佛山,西南有巍峨峻秀的五峰山和绚丽多姿的金屏山,开发建设的弘农涧河贯穿全镇,开发建设的弘农源景区、石坡湾乡村休闲度假村、冠云山风景区、亚洲“万亩高山杜仲园”等各具特色。2017年,朱阳镇革命历史纪念馆开馆,成功与犁牛河纪念亭连通成一条红色旅游线路,来参观学习的游客络绎不绝,人们在参观红色纪念馆、瞻仰革命烈士纪念亭,接受红色教育的同时,也能观赏朱阳山水风景,体验老区乡村农家风情。朱阳镇拟开辟3条红色旅游线路,并在镇东区建设红色广场,完善红色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开发红色旅游文化产品,建设红色农家饭店、红色民俗旅馆、红色旅游纪念品门店等,培育特色产业,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带动商贸服务、交通电信、城乡建设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助力脱贫攻坚,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相关阅读
2024-03-04 21:15:53
2024-02-22 13:38:44
2024-02-21 15:51:12
2024-02-02 17:44:52
2023-10-24 18:14:17
2023-10-10 10:5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