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冰洁
读孙英杰的散文集《时时好心·时时好日:狮城凝思录》后感慨颇多,走出国门的他,思路打开,观点新颖。他独具匠心的故事,灵动活泼的思想,内涵隽永的情感,触及心灵的文字,都给出了一份留学新加坡后的圆满答卷。
南朝文学家刘孝标说:“斯贤达之素交,历万古而一遇”,“素交”表达的是纯友谊的精髓。我与孙校长的友谊是从书开始的,友谊如书,书越读友谊越厚。掩卷深思,从这本书的名子看,就吸引我去读,去品。读他的书,没有好心,怎会感觉出有好日,怎会凝思出心灵深处质朴的语言;读他的书,他文思泉涌的活水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读他的书,让我了解到一位教育管理者的勤学善思的文学情怀。
在新加坡的日子里,他牢记使命,潜心学习,坚持每天写作日记,形成几十万的文字分享给关注着他的人们,他这种坚持写作的精神令人佩服。今天有幸读到他的作品,真是开窍,醒脑,提神。读他的作品如同喝上一碗有营养的鸡汤,滋补着平淡的心灵,深感幸福。他的作品没用华丽的笔墨抒情感怀,是典型的事实派、实用型文章,具有极强的可读性。这样的书达到余秋雨所言的“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看得很远而不陡峭的高度”。孙英杰,心有所持,勇敢前行,真正体现了他的价值高度。
书中多处写他在新加坡留学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尤其在《我所认识的新加坡》一文中,孙英杰从这个国家的天、地、人、社会等多角度、多视野写作介绍给读者,使人看后耳目一新,欲罢不能,必须一气之下阅读完成方能“解渴”。新加坡地处赤道,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雨水较充沛。新加坡的“天”是蔚蓝色的,几片白云点缀其中,展现在人们视野中的那片云朵,一会儿变暗,成雨,甚至是瓢泼大雨,经常“东边日出西边雨”,就是人们说的小孩的脸,说变就变。
新加坡的“地”是绿的,因为在新加坡根本看不到“地”,地被绿色草坪盖的严严实实,哪怕是路边、坡地、天桥、小区的任何一块空地都披满绿色,每个角落里的草都会有人修整。草绿、树绿、花绿。新加坡是花园式的城市,更是城市中的花园。
新加坡的地是美丽的,除了绿,还是绿,根本看不到白色垃圾或者污渍。扫帚基本没有用武之地,环卫工人的工具类似于‘喷气器’,用来吹起粘在地上的树叶和垃圾颗粒,真是别具一格。
在新加坡乘车不抢座位,说话没有大喊大叫,对问路热情指引,各族人均能和睦相处,所以新加坡人的素质之高可见一斑。
从“天”到“地”到“人”可以推断出新加坡是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新加坡不仅高度文明,它还是一个高度法制的社会,至今还保留着“鞭刑”。鞭刑目前在世界上都是很少见的。
在新加坡无论是百姓和官员,在饭店很少见到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的场面。新加坡外来人口多,人们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新加坡政府唯才是用,在培养人才、吸引人才方面不惜本钱,吸引世界各地各路人才聚集新加坡,所以它的社会是进步的。
新加坡蓄水管道,从建国投入使用,到今天都没有重修建过,且仍然起着很好的排水蓄水作用。他们道路两旁深浅不等的地沟就是蓄水管道,蓄水管道都是梯形截面,开放式,用水泥板铺沟底和做侧面,管底面是坡形,便于水从高处流往低处。管道两个坡面上有很多深浅层次不等的圆孔,用于把别处的积水汇于蓄水管道里。街边和道路两旁的蓄水管道都修建有绿化带,以避免水被污染。新加坡是个多雨天气,但是无论下多大的雨,小区或者路面上从不会积水,这就是蓄水管道的作用,新加坡小小蓄水管道起着大作用,这个细节告诉我这个国家城市规划设计的远大和决策者的智慧。
“组屋”,是新加坡国家免费提供土地,建屋发展局统一规划建设,专供新加坡人居住的房屋,由建屋发展局推出的“居者有其屋”的计划,不以盈利为目的,专供低收入人群建设的便宜房。市民根据国家政策,满足三个条件,即可申请组屋。如果你买了房,不居住,要罚款坐牢。违规者将面临高达5000新元的罚款,或者6个月的监禁,严重者两者兼施。充分体现新加坡政府建“组屋”的初衷,和为百姓办实事的态度。这样做保障了人民能够安居乐业。
通过读《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引起的共鸣》深深地感觉,如果要当好一名领导,就必须约束自己的行为,锤炼“温”“廉”“塞”“义”的行为特征。
孙英杰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以情融景,以言化境。透过一篇篇作品,我们能看到一个莘莘学子不沉醉于山水景色,肩负重任,学有所成,在家的期盼,国的热爱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为国家多了一位无偿分享海外见闻的高尚传播者而骄傲。他希望后人也走出国门,去国外看看,不是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吗?他乡不仅有风景,还有科技引领我们的好奇心,走出去发现差距,才能让平淡的生活不在平淡,让枯槁的心扉得以滋补,让不丰盈的视野更开阔。
孙英杰简介: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育管理硕士,高级教师,从事高中物理教学20多年,曾多次获得教育大奖、优秀班主任。自2000年任副校长以来,先后分管学校的德育、党务、人事等工作,2009年分管高中教学工作。2010年和2013年相继培养出两名廊坊市高考理科状元,2011年培养出一名廊坊市区状元。目前,管道局中学已成为廊坊市优秀学子向往的名校。
相关阅读
2023-10-14 11:29:14
2022-11-20 20:31:49
2022-09-16 22:36:58
2022-05-18 23:22:46
2022-05-01 20: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