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栽植方法
挖60cm×80cm深的定植坑或丰产沟,表土与底土分开。每坑施腐熟有机肥50 kg~70kg,与表土混合后回填并灌水,待土壤沉实后栽植。栽植深度以苗木根茎与地面相平为宜。栽植前苗木要用清水浸泡12h。
6 土肥水管理
6.1 土壤管理
6.1.1 深翻与改良
秋季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结合施基肥进行果园深翻20cm~30cm。粘重土壤掺沙土;粗沙土壤掺粘土;河滩地逐年扩穴换土改良。
6.1.2 种草、覆草
行间种植白三叶草及豆科固氮矮杆浅根性植物,树盘内用作物秸秆覆盖,厚度15cm~20cm。
6.2 施肥
6.2.1 施肥原则
施肥应符合NY/T 394,实行测土施肥。肥料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所有肥料对环境和作物不产生不良后果。
6.2.2 允许使用的肥料
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作物秸秆肥、饼肥等农家肥,腐殖酸肥、微生物肥、有机复合肥、无机(矿质)肥和化学肥料。
6.2.3 禁止使用的肥料
含有重金属、橡胶和塑料和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城市垃圾,未获批准登记的商品肥。
6.2.4 施肥方法和数量
6.2.4.1 基肥
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适量加入速效化肥(过磷酸钙、硼砂、硫酸亚铁等),9月下旬至10上旬施入。
6.2.4.2 追肥
6.2.4.2.1 土壤追肥
追肥时期为萌芽前、开花后、果实迅速膨大期和采收后施入。生长前期以氮肥为主,生长后期以磷钾肥为主。
6.2.4.2.2 叶面喷肥
生长期叶面喷肥3次~5次,可用肥料有:磷酸二氢钾、氨基酸液肥、多元微肥、钙肥。
6.2.4.2.3 施肥方法
采用环状沟施、条施或穴施。基肥的施肥深度是30cm~40cm,每次行间、株间轮换施肥位置。
6.2.4.2.4 施肥量
幼树和初结果树2000kg/667m2~3000kg/667m2,追肥每年4次,施尿素5kg/667m2~10kg/667m2、磷肥(过磷酸钙)65kg/667m2、钾肥(硫酸钾)16kg/667m2。盛果期树5000kg/667m2,基肥占总肥量的70%以上。
6.3 水分管理
6.3.1 灌水
水质符合NY/T 391中 4.2的规定。萌芽前、开花前、硬核期、果实膨大期和土壤封冻前各浇水一次。采用畦灌、沟灌、穴株灌等。干旱缺水的山地采用穴贮肥水灌溉。有条件的可采用滴灌、渗灌、喷灌或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易裂果品种,在果实第二次迅速膨大期不应灌水太多。
6.3.2 排涝
设置排水沟,多雨季节及时排涝。
7 整形修剪
7.1 树形适宜
三主枝自然开心形、两主枝自然开心形。
7.2 修剪时期
分为生长期和休眠期修剪。
7.3 修剪技术
7.3.1 幼树期
夏季以摘心增加分枝级次、拉枝开角为主,控制旺长,促进早结果。冬季以轻剪整形为主,均衡树势与枝势。
7.3.2 盛果期
维持树势中庸,调节主侧枝生长势的均衡和更新枝组,改善光照条件,防止早衰和内膛光秃,调整生长与结果关系,延长结果年限。
8 花果管理
8.1 预防晚霜
采用冬季树干涂白、花前灌水、花期微喷和熏烟等方法,防止花器受冻。
8.2 授粉
花期采取人工辅助授粉,园内释放壁蜂或蜜蜂。
8.3 疏花疏果
花蕾期,每节留一个花蕾,其余疏去;全部疏除预备枝和花束状果枝上的花蕾。
落花后15d~30d内疏果。疏除病虫果、畸形果、无叶果、背上果,长果枝留2个~4个果,中果枝留1个~3个果,短果枝留1个或不留果。留果间距15cm~20cm。
8.4 果实套袋
对有裂果的品种和晚熟品种必须套袋,时间以定果后越早越好,除袋时间以采果前5d~7d为宜。
8.5 摘叶
除去果袋后,适当摘除影响果实着色的叶片,促进着色。
8.6 铺反光膜
对晚熟品种和着色差的品种,在果实着色期树下铺反光膜,促进着色。
9 病虫害防治
9.1 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按照NY/T 393的规定,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经济阈值,合理使用农药,达到安全、经济、有效的防治目的。
9.2 防治对象
9.2.1 主要病害
腐烂病、褐斑病、黑星病、穿孔病、流胶病
9.2.2 主要害虫
卷叶蛾、蚧壳虫、梨小食心虫、蚜虫类、害螨类、蝽象类、潜叶蛾、桃象甲、红颈天牛、桃小食心虫。
相关阅读
2018-01-31 16:55:55
2018-01-31 16:37:55
2018-01-29 17:12:33
2018-01-29 17:02:40
2018-01-19 11:4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