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生活讯(通讯员 任雨薇)在河北廊坊三河市泃阳镇中门庄村,有位德高望重的老党员——高连华。他今年64岁,中专文化,1978年3月入党。早在1971年,他就是中门庄村的“赤脚医生”,1974年参军到部队从事医务工作,1981年退伍回乡后继续担任乡村医生,为村民服务至今。
行医46载,高连华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忠实履行党员义务,踏踏实实做人,端端正正行医,全心全意地守护着村民们的健康。
年少勇挑重担 拜师苦学医术
1971年8月,18岁的高连华刚刚初中毕业,就回村当起了赤脚医生,负责全村840余人和邻村小曹庄村360余人的疾病防治工作,可谓责任重大,担子沉重。当时,对医学一窃不通的他暗暗下定决心,决不辜负组织上的重托,一定要为这两个村的村民做好服务。
不懂医学知识,高连华就积极参加泃阳镇卫生院组织的各种医学技术培训,认真听讲,反复思考,直到把老师讲的知识完全消化吸收为止。晚上回到家,他总是手捧《实用内科》《中医辨证》等医学书籍,如饥似渴地不断“充电”。经过几年扎扎实实的努力,他终于打下了一定的医学理论基础,逐渐掌握了为村民治病、防病的本领。对于头疼脑热、感冒发烧等一些常见病,他都能药到病除。
1974年12月,高连华应征入伍,到山西省公安总队医院当兵,任卫生员。部队医院有很多医术水平高超的医生,高连华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在工作中经常虚心向医生们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高连华先是主动拜该医院一名老中医为师,学习中医、中药学和针灸学。那位老中医在山西当地很有名气,医术首屈一指。高连华感激老师授业解惑,经常帮助老中医打扫卫生、打水、打饭,老中医也十分钟爱这个徒弟,不仅把自己珍爱的《伤寒论》和自家一些中医祖传秘方送给他,还逐章逐方地给他讲解,手把手地教他认穴位、扎针灸。此外,他还敬拜医院一位有名的西医为师,对于自己不懂的医学问题及时求教。有了两位中、西医名师的指导,他医术有了很大提高。
1981年11月,高连华退伍还乡,回村继续任乡村医生。这时,他的医术水平与之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不过,高连华并不满足于此,他认为医学是学无止境的。2003年,他又到廊坊市卫校学习2年,取得中专文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断刻苦学习和实践,高连华精通了心脑血管、风湿、类风湿、烧烫伤、扁桃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的治疗。1992年,高连华取得了“主治医师”职称。医疗素质的提高,让他给村民提供了更好的治病、防病服务。
医术精湛 为民祛除病痛
“医者仁心”,习得精湛医术,无非是为治病救人。
1984年,一位40余岁的女患者得了类风湿病,浑身骨关节疼痛,有时疼得满头大汗,十分痛苦。该患者曾多次去北京一些大医院医治,不见成效。后来,这位患者找到高连华。高连华望、闻、问、切,了解患者病情后,采取中药加针灸的方法,只用38天就治好了该女患者的病。现在这名女患者已经70多岁了,健康状况较好,仍在料理家务。
1985年,一位60岁的男性患者脑出血,送到医院都说没救了,但家人不甘心,又找到了高连华,请求他“死马当活马医”。他二话不说,登门问诊。根据病情,他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救治,配合针灸和药物治疗。20天后,气息奄奄的患者病情逐渐好转,恢复后生活基本能自理。
对于治疗带状疱疹和烫伤,高连华的医术更有独到之处。2011年秋,同村一位70多岁的老人头部出现带状疱疹,头肿得有篮球大,剧痛难忍,四处求医无果。高连华接手后,只用10多天就治愈了该患者。2013年秋天,村里一位男青年开拖拉机时不慎翻车,水箱内的开水将其上半身浇成“二度烫伤”、大面积皮肤坏死。青年的亲属风风火火地找到高连华,高连华立即前往救治,后来还自制中草药膏给伤者使用。1个月后,青年的烫伤被治愈。
……
46年来,高连华就这样一次次从死神手中夺回村民的生命,帮村民远离病痛折磨。
“人命大过天” 24小时随时待命
作为一名始终奋战在基层农村的乡村医生,高连华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牢固树立党的宗旨观念,认真执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恪守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46年来,他不分昼夜,无论是否节假日,总是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对于服务患者,总是随叫随到。
2007年的夏天某晚,8点多,在“三香路”翟各庄路口,一位30多岁的青年骑着摩托车与一辆拖拉机相撞,青年一只眼睛受伤,一条大腿骨折,当场昏迷。得知消息后,高连华立即主动和伤者亲属一起将伤者送到三河市医院。因伤势太重,医生建议转北京救治,高连华又连夜随车去了北京。折腾到第二天凌晨4时许,伤者被送进抢救室,他才暂时松了口气。多亏抢救及时,伤者才保住了性命。
除了临时出急诊,夜间出诊、加班出诊,对高连华来说更是“家常便饭”。有时刚端起饭碗,患者电话就打来了,有时半夜睡得正香,患者或家属就找上门来,高连华总是二话不说,第一时间赶到患者家中。
2010年,本村一位老年患者找高连华看病,那位患者患有严重的肺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和哮喘病。由于哮喘病夜间发作较重,在此后2年多时间里,高连华每个月都有两三次连夜赶到患者家为其治病。
2013年11月的某夜,大概11点多钟,这位患者的儿子找到高连华,请他为父止喘。高连华赶紧从热被窝里爬起来,赶过去为患者输止喘药液,喷止喘药雾,看病人好转睡着了,他才离开。次日凌晨1点多,患者的病又发作,高连华又跑了一趟。本以为这次回家就能睡个好觉了,可没等他睡着,凌晨3点多,患者的家人又到了。一听说这位患者的病接连发作,高连华急在心头,背上出诊箱又踏上了出诊路……一夜之间,他往这位患者家来回跑了三趟。那天,不仅他一夜没睡,因为来回出门惊起了狗叫,他的家人、邻居都一夜没睡好。
行医几十年,对于高连华来说,这些事很寻常。他总说:“人命大过天”,医生为了给病人解除病痛,再辛苦心里都是高兴的。
德为术之先,恪守医德,乐于奉献
“百业术为重,万事德为先”,高连华认为,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尤其是一名共产党员医生,不仅要有较高的医术,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医德。否则,就不配做一名医生,就不配做一名共产党员。行医过程中,他始终恪守医德,甘于奉献。
首先,严把进药关。国家医务部门规定:各村的乡村医生进药,必须通过政府部门采购,到市卫生局申报,方可进药。为了确保药品质量过硬,他行医多年一直一丝不苟地执行这一规定,从不通过其他渠道购进质量没保证或价格较低的药。
2016年11月,一家药企给他发请帖,邀请他到三河某饭店参加一个药品订购会,表示中午会免费就餐,并赠送纪念品,他想也没想就拒绝了。有人说他“犯傻”,何必那样不讲情面?高连华微微一笑,说:“天下哪有白吃的酒席?人家管饭、给东西,就是希望你订购人家的药。可进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出了事可就追悔莫及了!我可不能贪这点小便宜。”听他说得在理,大家都连连点头。
其次,免费为村民检查身体。按照国家规定,量一次血压,医生可收检查费4元钱。可几十年来,高连华为村民量血压成千上万次,血压表都用坏了几台,却从没向村民收过一分钱。国家还规定,给已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每年免费测试血糖4次,超出次数自费;没有确诊为糖尿病的人,测血糖可收费。但为了方便村民,高连华自掏腰包花几百元钱买了血糖测试仪和3元1条的试纸,给村民测试血糖均免费。近几年,光血糖测试费他就已经搭进2000余元了。他说,医生不能对钱看得太重,看到村民身体健康,无病无痛,我就打心眼里感到很高兴。
此外,在有些工作超出自己医疗责任范围之外时,高连华也主动尽义务。几十年来,他多次护送危重病人转诊,使得很多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并恢复健康。有一次,本村一位老年患者因脑瘤症状恶化,被送到三河市某医院,需要夜间转院至北京,但该医院没有能安排的陪护医生。形势紧急,高连华主动请战,很快把患者送到北京,使患者得以脱离危险。
不畏牺牲抗“非典” 一腔热情写忠诚
危难之处显身手,关键时刻挺在前。2003年,在抗击非典战役中,高连华做到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临危不惧,忠诚奉献。
2003年春夏之际,我国爆发“非典”疫情,“非典”很快从广东蔓延到北京,甚至三河市燕郊地区也出现疫情。当时,全国上下都在严格防控“非典”,尤其是医护人员,身处抗击“非典”的第一线,更是高危人群。作为一名乡村医生,高连华深感重任在肩。
当时,高连华被组织上分配负责中门庄村和邻近村小曹庄村1200余口人和驻地在本村的龙门米醋厂、兴华水泥厂2个企业的非典防控工作。
接到任务后,他马上行动起来。首先,采取广播、发放明白纸和街头宣讲等形式,向村民讲解什么是“非典”病毒以及如何防控的知识,告诉人们“非典”是可防可控的,让大家理性认知“非典”,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其次,每天下午2点,他都要到泃阳镇卫生院接受非典防控培训,了解全国各地非典疫情,并汇报本辖区内的非典防控工作。到下午4、5点,他戴上12层纱布做的防控口罩、穿上防控服,给龙门米醋厂和兴华水泥厂里面负责到疫区北京市送货的司机、装卸工等20余人测量体温,以便及时查找发热病人。
再次,严防外村、外地人进村。在中门庄村东、西、北各进村入口处,设置了3道拦截线。由他牵头,带领几名拦截人员对外来人员进行询问、登记,发现问题,立即劝阻。
第四,对于有过发热症状的患者,坚决隔离。2003年4月的一天晚上,本村一位在疫区燕郊镇打工的青年曾高烧39℃,后请假回村养病。得知这一消息后,高连华连夜登门,了解情况。虽说该青年当时已不烧了,但高连华还是耐心给这位青年及家属做好思想工作,把青年送到泃阳镇卫生院隔离观察。还有一天夜里12点多,他突然接到一个知情人打来的电话,说北京有位曾发过烧的老太太来到小曹庄村走亲戚,请他采取措施。放下电话后,高连华穿上防护服,骑上摩托车,迅速赶往2公里外那位老太太所在处,提出要对其进行隔离。那位老太太说,自己在北京已被隔离过了,不同意他的意见。高连华耐心细致地给老太太讲隔离规定及其重要意义,听了他的解说,老太太最终同意配合。
第五,红白两事,不准操办。一天晚上,高连华正在村街宣传“非典”防控知识,突然听说本村一位村民要请三四十桌客人给其亡母办周年,已经请好了知客和大师傅,正在做安排。来不及多想,高连华立即登门,给村民讲解在“非典”期间不准搞大型聚餐的规定,并明确告知村民一旦违反规定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在他的劝说下,该村民取消了原计划。
就在高连华严肃认真、满腔热情地参与“非典”防控工作时,不断传来医护人员因与“非典”病人接触多而被传染并造成死亡的消息,家人非常担心他的生命安全,明确告诉他,“非典”防控的工作不要干了。高连华很清楚家人的担忧,但他的决心不容动摇,他严肃地对家人说:“要死我先死,谁让咱是共产党员呢!”
对于防控“非典”,他始终信心坚定,干劲十足。在他和村干部以及村民、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他所负责的两个村、两家企业没有发生一例“非典”病毒感染事件。
由于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工作认真,业绩突出,高连华多次受到上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的表彰奖励。2003年3月,被中国农村卫生协会等单位授予“全国优秀乡村医生”;2004年,被河北省民政厅授予“拥军优属先进个人”;2016年,被三河市卫生局授予“优秀乡村医生”;2017年6月,被中共三河市委授予“爱岗敬业优秀共产党员”等多种荣誉称号。
如今,荣誉一身,高连华却无丝毫自满,他心无旁骛,只想做好村民健康的“守护神”,尽到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职责!
相关阅读
2024-03-04 21:15:53
2024-02-22 13:38:44
2024-02-21 15:51:12
2024-02-02 17:44:52
2023-10-24 18:14:17
2023-10-10 10:5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