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生活11月28日讯(唐娟)11月27日,第二十一届国际宇航科学院人在太空学术研讨会在深圳五洲宾馆开幕,会议由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起,北京理工大学、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深圳市航空业协会联合承办。
来自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航天专家、空间生命科学专家共计2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将围绕“ 逐梦太空科技·共享健康生活”主题展开学术交流和研讨。
会议开幕式由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邓玉林教授主持,刘纪原副理事长、Jean-Michel Contant秘书长、Claudie Haigneré、赵坚副司长、李和章副校长、李莹辉副总师、朱庆峰会长分别为开幕式致辞。
刘纪原在致辞中表示,国际宇航科学院人在太空研讨会是两年一次的系列会议,是世界上公认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空间生命科学会议。会议旨在通过交流与讨论,进而获得新的方法与假说,来解决和阐释现在空间生命科学中的现存及潜在的基础问题,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生命科学的研究。会议将提供一个创新、共享的学术平台,供各位专家学者开展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
赵坚在致辞中讲到,中国航天事业经过60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在2022年前后,中国还将建成第一个空间站,实现人在太空长期驻留并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中国也正在论证深空探测和载人月球探测有关方案。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
高自民在致辞中表示,深圳是一个充满无限创新活力的年轻城市,航天航空业是深圳市政府重点扶植的产业,人在太空会议落户深圳,既是国际空间领域对于深圳航天事业的认可,也必将为深圳航空航天领域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和契机。
宇航员Claudie Haigneré认为,这次论坛是一场关于人类探索太空的国际性的、权威性的、前瞻性的、自由的交流,不仅仅是知识和合作,还包括灵感与启发,对于接下来的论坛表示非常期待。
李和章在致辞中讲到,北京理工大学建校以来,充分发挥国防特色优势,在空间领域做出大量工作,自主研制了中国第一枚二级固体探空火箭“东方-1号”、中国首套登陆太空的VR设备等,在“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通信技术试验卫星”“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等项目中也都承担重要任务。生命学院邓玉林教授团队拥有多项基于空间生命科学的国家专项课题,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所研制的科学载荷多次飞往太空开展实验,为我国建立空间生物学实验室做出了初步的探索性研究;“空间环境下在PCR反应中DNA错配规律研究的科学载荷”作为中国空间科学项目首次登入国际空间站,实现了中美空间科学合作取得了“零”的突破。
李莹辉副院长、朱庆丰会长分别代表深圳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和深圳市航空业协会发表致辞。Contant代表国际宇航科学院介绍了科学院自成立以来的工作和发展,并展望了航天领域的未来发展。
俄罗斯航天员Sergey Riazauskiy和Alexaudr Misurkin从国际空间站发来视频问候,希望这次会议的召开和讨论内容对人类飞上火星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据了解,此次国际宇航科学院人在太空学术研讨会于27日至30日举行,将进行长期载人航天的对抗措施的现在和将来、月球基地建设的新概念、模拟微重力和真实微重力的比较、长期空间飞行的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研究、国际空间科学的合作新平台----中国空间站、空间生命科学的研究对临床医学的转化从梦想到现实、德国空间生命科学研究规划----造福地球上的人类、商业航天探索的将来、天体生物学----从地球到空间、载人航天技术的联合国的合作活动、药理干预、感觉运动系统的失重模拟研究等14个大会报告,并分14个分会场进行环境模拟、心血管和肺、生理节律、商业航天、教育、国际合作、人因、免疫与内分泌、肌肉与骨骼、神经科学、放射、空间生物学、空间医学、空间有效载荷技术、生命维持系统和栖息地、空间心理学等学科方向的报告。这些报告反映本领域的前沿性、前瞻性的技术方向。
值得关注的是,第二十一届国际宇航科学院人在太空学术研讨会设有公众开放日。28日,航天员们将走进校园,分别前往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深圳大学、深圳龙岗区横岗高级中学、深圳宝安区海滨中学,与学生们现场交流,分享航天经历与见闻,并且合影留念。这对国际航空航天学院及国际青少年航校的青少年航天知识普及工作来说,是一次极具分量的促进,也是对怀揣航天科技梦想与激情的青少年们最好的激励与启发,为未来更多的青少年加入航天产业播下种子。
相关阅读
2023-10-14 11:29:14
2022-11-20 20:31:49
2022-09-16 22:36:58
2022-05-18 23:22:46
2022-05-01 20: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