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马不能骑,山高摔死鸡。这曾是对于川北山区四川省广元市的真实写照。然而,通过近段时间的走访,一个个现代化的农村新居展现在人们面前,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得益于国家实施的精准扶贫,当地狠抓落实,拿出“绣花”功夫真抓实干,获得百姓的赞许。天曌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帮扶的广元市利州区三堆镇金峰村算是一个缩影。
异地搬迁
贫困户住进小洋楼
金峰村位于天曌山国家森林公园后山,这里海拔在900米以上。受制于当地落后的条件和自然环境,当地百姓靠种地为生,近年有劳力的家庭则常年在外务工,收入来源单一。每天一大早,天曌山管理局的帮扶干部从广元市城区出发,先走快速通道,后进入省道,再进入崎岖的山路。途中,进入村里的一个拐弯处,车上乘坐的其他人员还要下车,司机一个人小心翼翼地拨弄方向才能驶过一个坎。
“这都习惯了。”看到同行的人紧张的表情,一名干部说,几乎天天往返与村里和机关单位之间,驻村第一书记则在村上“同吃同住同劳动”。随着车辆往更高的深山开去,在通有农村水泥路的两旁,农户的楼房越来越少。为了落实当地搬迁安置的政策,在天曌山管理局协调下,17户贫困户已有部分家庭住进了新房,其余的陆续入住。该安置点集中建在金峰村二组和三组。“每个人所占的面积不超过25平米,所有的钱都是政府出。”一组贫困户何天龙见到修好的二层洋房难掩喜悦,他有5个户口,分的新房有三间卧室两个客厅,还有三处阳台,厨房卫生间等设施一应俱全,“连灶台都弄好了。”
产业扶持
年收入10万率先脱贫
贫困户有了新房,居者有其屋。可如何增收又让帮扶单位犯了难。“条件就这样,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靠种粮食也就是不亏本。”当地村干部说,以前村民靠种粮食养猪,一年到头也就是自己有吃的,家庭收入根本不够开支。
通过多次开会研究,实地考察,一组贫困户龙仕全找到了突破口。“我们三堆这面一直有养羊的传统,但各家各户散养不成规模。”他说,落后的山地条件恰恰为放羊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2015年,龙仕全在当地买来6头小羊开始繁殖。2017年,养殖规模超过100头。“按照今年的行情,我的羊产值有8万至10万元,算是提前脱贫了。”
万事开头难。在龙仕全准备养羊之初,他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乏启动资金。据介绍,为了让他能够顺利实施自己的脱贫计划,帮扶单位多次协调,龙仕全先获得了6000元的产业扶持资金,紧接着又获得3万元无息贷款。
按照龙仕全的规划,今年羊子销售之后,他将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其他贫困户一起发展。在金峰村,除了养羊,也有农户开始将土蜂规模逐渐扩大。帮扶单位已经请来了专家就当地的自然条件进行分析,计划大规模种植蓝莓。
扶智 + 扶志
摒弃“等靠要”懒思维
据天曌山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制定帮扶措施时既要考虑上面的政策不打折扣地落实,又要摸清村里情况,做到因地制宜,真正做到“精准”。因天曌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帮扶单位就想到如何把村子的长远发展和自身景区建设协调起来。
“所幸金峰村就在天曌山的后山,如果打通一条10余公里的道路,完全可以和景区连在一起。”按照天曌山管理局的帮扶计划,将修建一条环线公路,帮扶村和景区连接,在修建安置点时就提前考虑,日后条件成熟时安置点自然成了特色街区。而在产业发展上,也重点以打造旅游产品为主。
完整的帮扶措施,贫困户摸得着看得见。但一个人精神气质,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据了解,当地仍然有少数群众存在“等靠要”的慵懒思维。“物质上帮扶过硬不能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上述负责人说,他们在“扶智”和“扶志”两个字上同步跟进。通过感恩教育,孝道教育,宣传文明习惯的养成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办农民夜校等多种方式耳濡目染。让群众真正的脱贫,并且逐步致富奔康。(罗思章 张有明 )
相关阅读
2023-09-26 16:28:52
2022-10-06 14:24:51
2019-06-09 18:40:26
2018-12-29 07:30:16
2018-11-07 17:26:45
2018-10-31 16: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