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7月12日讯(戴颉 通讯员 李中 李友胜)“有了你们的关心支持,我一定能够克服眼前的困难,尽快恢复当前的农业生产。”近日,在新宁县金石镇田富村双季稻生产基地,该县种粮大户李贤成拉住县、乡农技服务小组组长罗光成的手,语气非常坚定。据了解,7月1日,李贤成种植的360余亩早稻全部被洪水淹没,晚稻秧苗基本被冲毁或被淤泥掩埋,损失惨重。
新宁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此次暴雨洪涝灾害造成全县92万亩在田农作物均不同程度受灾,预计产量损失达到10万吨左右,直接经济损失2.9亿元。灾害发生后,该县积极应对,整合全县农业技术力量,迅速投入到灾后恢复农业生产工作中。到7月4日,该县已完成农作物灾后抚育1.7万亩,清理农田淤泥1800亩,疏通水渠1.5万余米,紧急调运水稻谷种1.5万公斤并已全部浸种,于7月7日前全部播种。
组织领导有力。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精心组织,集聚一切力量,迅速投入灾后农业生产恢复第一线。7月2日,天气刚刚转晴,洪水还未退去,邵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新宁县委书记秦立军立即主持召开全县抗洪救灾调度会,要求县农业部门要加大对恢复生产的技术指导力度;县财政安排农业救灾资金1300万元,对受灾的水稻、玉米、育肥猪、能繁母猪进行补助。县农业部门迅速成立了灾后恢复农业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和18个技术服务小组,印发了《关于切实抓好灾后恢复农业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编印了《新宁县暴雨洪涝灾后恢复农业生产资料汇编》5万册并全部下发到每个村民小组和种植大户手中。
服务指导有力。从7月3日起,该县农业部门除保留必要的值班人员外,所有农业干部全部深入抗灾救灾一线,现场指导农民针对不同农作物、不同地区、不同受灾程度,认真制定切合本地实际的生产救灾方案和补损措施。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引导农户通过采取开沟排水、加强肥水管理、加强农作物护理等措施开展生产自救。利用短信、电视、报纸等信息网络,把抗灾救灾政策、措施和方法,及时送到灾区和受灾群众手中,及时解决群众抗灾救灾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搞好灾后农作物生产指导,重点抓好受灾农作物的管护工作,做到及时施药防治,防止病虫发生蔓延;抓好灾后改种增收示范,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成果,通过以点带面,带动全县做好灾后改种增收工作。
物质保障有力。该县积极协调农资部门做好农业生产资料的调运和供应,县农业部门联合工商、质监等部门迅速开展灾后农资经营市场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等损害农民切身利益的不法行为,为尽快恢复灾后农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县农业部门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药,教育农民严格农药安全间隔期,提高农民用药技术水平和质量安全意识,对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坚决不允许上市销售,确保灾后农产品消费安全。
相关阅读
2023-10-14 11:29:14
2022-11-20 20:31:49
2022-09-16 22:36:58
2022-05-18 23:22:46
2022-05-01 20:51:45